首页>>课改前沿>> 让开放性语文作业绽放光彩 正文

让开放性语文作业绽放光彩

2021-06-25 10:05 谢尚江 今日文教2021、6、25、11版
分享到:

                                浙江省瑞安市锦湖实验小学  谢尚江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语文作业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应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乐趣,提高语文素养。所谓开放性语文作业就是指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发挥潜能的语文作业。

      一、自主型作业,培养自主精神
      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也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1、自主选择作业的难度层次。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教师要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层次的目标,给他们创造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
在学了《小镇的早晨》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1)、摘抄描写小镇早晨宁静、热闹、忙碌的语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一下这个小镇的早晨。(3)、模仿课文的写法, 写一下我们小镇的早晨。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应于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2、根据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和完成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学《夏天》一课,教师设计了如下分层作业:
      ①爱读书的你,不妨阅读一篇小短文《寻找夏天的脚步》。
      ②爱习作的你,不妨写写你对夏天的感受。
      ③爱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读出夏天瞬息万变的特色。
      ④爱绘画的你,不妨画出夏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象。
      ⑤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夏天的歌给大家听。
      ⑥爱文学的你,不妨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⑦爱科学的你,不妨查查资料:雷雨是怎样形成的。
      ⑧爱观察的你,不妨找找夏天其他的特点。
      以上八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
      二、操作型作业,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操作型作业,即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语文知识,增长语文才干。教学中,让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让学生依课文内容画一画、做一做、找一找,多种感官协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中增长知识,增加才干。
      1、绘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以形象的直观性促进理解的准确性。如学了《长江三峡》,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课文插图,变文字为画面,使学生学得更活更实;在教学一些按方位顺序写的文章,如《三味书屋》、《我们的教室》、《北京》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示意图。通过画图,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设计的能力和绘画的能力。
      2、实验。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如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
      3、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前或之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或课文的提示完成一个小制作,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和内化,同时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4、剪贴、办小报。学生手里有不少好资料,可往往不会很好的重视和选用 ,可以让其搜集信息,学会剪贴、办报,既积累提炼知识,又扩展生活空间,潜移默化中树立大语文观。如学了《蝙蝠和雷达》一文后,让学生通过查询、访谈、收集资料,编一份介绍仿生学知识的小报。
      三、创编型作业,发挥学生潜能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独特性和创造性。“创编型”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适当地对文中人物进行心理剖析,对文中情境进行想像,对课文进行创造性演说、改写或采辑编创。
      如学了课文《田忌赛马》后鼓励学生进行改编,合作表演一段小品;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亲自演一演,如让学生自编自演《白头翁的故事》、《大象博士请助手》、《啄木鸟和大树》等课本剧;此外,还有想象续写、开展辩论赛、当导游等形式。
      四、鉴赏型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鉴赏型作业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观赏资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进行鉴赏活动,一方面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知识背景。它包括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链接及著作,及利用网络、书报等媒体搜集、整理信息,采用多种方式分享信息等。
      如学了《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帮助理解课文,拓展视野;又如,学习了《北京》一课,我鼓励学生课外翻阅书报、上网浏览、收看电视……了解北京的悠久历史、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风味小吃,看一看北京的繁荣富饶、发展变化……而后在班会课上“话北京”,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
      五、生活型作业,增强体验能力
      “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不要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因此,在设计语文个性化的练习时,完全可以和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 
      1、以生活丰富作业内容。如学了《周总理的睡衣》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后,在父母的指导下,也像邓奶奶一样打一个补丁。学生不仅对课文中“针线包”、“捏”等词有了准确形象的理解,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思想上、情感上等许多宝贵的东西;学了《赵州桥》后,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一些古老的桥梁,找一找与赵州桥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同时还让学生找一找现代先进的桥,如城市的立交桥、上海的杨浦大桥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桥梁的建筑特点,而且也知道了现代桥梁的先进性、多用性、科技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2、将学科知识与语文作业结合起来。知识是一张网,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是可以交叉,可以融会贯通的,在设计作业时,我们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进我们的语文作业内容之中。如《鸬鹚》一课第一段非常优美,根据内容画一幅画:夕阳、垂柳、稻田、小船、渔人、鸬鹚。这样作画,其实就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画好了,也就能背出来了;学了《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在课堂上唱唱歌,自编舞蹈跳一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了课文内容;另外,有的课文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算一算,运用自然常识动手做一做实验。这样在语文教学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使语文与各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调研型作业,培养探究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调研型作业主要是指让学生通过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它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多方面知识。
      如,在学了《桂林山水》这课后,我建议学生利用假日,考察河水质和湖水质,并作简单的分析阐述。学生怀着对桂林山水的美好憧憬,走入现实生活中。他们询问附近居民,去风景区旅游,发现无论是河水还是湖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源无非是生活垃圾和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通过实地考察,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纷纷表示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保护周围的环境。此外,我还建议学生与自然界开展心灵对话。在各种活动交往中,学生的眼光渐渐远大,胸襟渐渐开阔。与此同时,他们的协作交往能力也逐步提高。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孩子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式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而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

                                                 编辑:红研

分享到: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