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把课堂还给学生 正文

把课堂还给学生

2014-05-13 17:17 文/孟新枝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5月9号B3版
      新课程所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大改变,如何合理运用三大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就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谈谈自己的认识:
      片段一 操作引入
      师 :国庆节就要到了,三一班同学要举行联欢活动,同学们带了14盆花来布置教室讲台,怎样摆这些花呢?拿出小圆片,摆摆看。(学生自由地摆,摆出的有2盆2盆的摆,3盆3盆的摆,4盆4盆的摆……
      师:通过摆一摆,有什么发现?先同桌讨论再汇报(学生发现有些正好摆完,有些摆后还有剩余)
      师:分东西时,有的正好分完,而有些分到最后有剩余,剩余的数我们就叫余数。今天我们学习有余数除法。板书课题
      反思:在动手操作环节解决了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余数的意义。教师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设定了一个场景,并且给学生以较大的操作空间,借助学具,自由地决定怎样摆,每堆摆几盆,摆成怎样的图案。在操作中发现,除了刚好分完的情况,还出现了不能分完的情况,顺利揭示出课题,同时,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过去经验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学重心自然引到研究“不能分完的”情况。
      片段二 自主学习
      (1)学生选择盆花摆放的一种方式,试写出算式。
      (2)学生展示出算式的不同写法,解释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3)学生自学课本,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写法。对于横式中的商、余数的意义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强化认识。
      (4)学生修改自己的算式,并将黑板上出现的所有的摆法全部用算式表示出来。
反思: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是规定的,似乎没有自主探索的必要。但是有余数除法算式的书写是学生思维提升的一个关键环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整除的算式书写格式的基础,大胆的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自己的方法”“他人的方法”到“约定俗成的方法”,获得了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对余数的理解,有余数算式各部分所蕴含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自学课本,自己从课本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既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片段三 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出下列摆法。
      20盆,5盆一堆,可以分几堆,还剩几盆?21盆花呢?22盆花?23盆花?24盆花?
      (2)合作交流
      (3)观察算式,有什么重大的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秘密吗?
思考后,同桌交流。
      (4)质疑结论( 学生间 师生间) 为什么余数不等于5或大于
反思:在经历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两个环节之后,学生获得了比较明确的余数的概念,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所包含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学生写出多个算式,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认真观察算式,有什么重大发现?通过观察每个学生肯定都有了个人的见解和感悟,出于时间和效率的考虑,没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而采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更多的表达机会。当然,学困生有的没发现,但通过同学的提示和启发,也能够有所感悟。
  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力求指向明确,重在“实效性”,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作者单位:河南安阳烧盆窑小学)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