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文水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 李俊玲

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乃至媒体的竞争力,因此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进而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

新闻采访中记者应当具备哪些提问的素质呢?结合自己工作实际从七个方面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准备要充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战斗”,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这种“战斗”由于条件所限,往往非常短暂,而为了这短暂的战斗,记者的准备时间往往很长。

但有些记者采访前根本不做任何准备,不对被采访对象和相关信息进行了解,也没有拟好问题,进门就向采访单位要材料,然后匆忙上阵,往往不是提的问题没击中要害,就是所提问题有限,找不到话题,采访中出现“冷场”。回来后只好抄抄材料敷衍了事,结果是写出的新闻作品干瘪无味。

二、提问要具体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的话。

三、要有针对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一般规则是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了解点上的情况就找基层普通干部、群众。要问知识性的事情就找专家学者。

四、要找准角度

作为记者,在新闻采访报道中,无论是时政新闻、经济新闻、还是社会新闻,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掌握这样的原则,才能在同采访对象的交流中,提出合适的问题。比如,报道一项重大政策或措施,要善于选择平民视角,通过具体的事实提出问题,反映这些政策措施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而其中百姓又需要做些什么等等。

五、要学会尊重

在实际工作中,记者与被采访对象是否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往往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无论是采访政府高官,还是监狱里的囚犯,记者都要平视对方,这是平等,更是尊重。尊重被采访对象,一是尊重对方风俗习惯。二是注意对方的地位身份。提问得体,不唐突、不鲁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时宜地提问,也不要太让对方难堪。

六、会营造气氛

记者采访时需要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这就要求记者有一种特殊本领,能够消除陌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达到一种和谐的提问气氛。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种“媒介”。当对方因为性格内向或对记者不熟悉不愿多说时,记者找到一种“媒介”或对方的兴趣点,以此拉近双方的距离,往往可以让隔阂的坚冰消解,让提问在融洽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七、态度要真诚

记者要使自己和采访对象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种情感的共融不仅仅是一种感受力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成为一种动力。记者要以自己真诚的言行赢得对方的信任,才能进入他们的心灵深处,从而挖掘出更真实、更有价值的东西。要达到心灵的沟通,记者就必须要在情感上接近对方,并且自觉地换位到被采访者的角度,感受他们的感受。

总之,新闻传播内容只有受众接受并认可,百姓关注并欢迎,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在采访中尽量多的获取有价值的素材。能与被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气氛,才会采访成功,圆满完成报道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