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教百科>> 浅谈中国山水画写生 正文

浅谈中国山水画写生

2023-12-22 11:36 朱铁力 今日文教周刊
文/朱铁力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山水画写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脉络,找出中国山水画写生的意义和方法,针对当下山水画发展的现状,借鉴前辈画家的写生经验,结合作者实践写生,提出若干具有现实意义的山水画写生方法。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写生意义;写生方法
 
       一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中的写生概述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很早就有了写生的意识,早在南北朝时期宗炳就提出“澄怀观道”;唐代张璪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五代荆浩长期在太行山洪谷画古松,“凡数万本,方得其真”,并在其《笔法记》中提出了“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理论;元代黄公望则“皮袋中之妙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写之。”清代石涛有云“搜尽奇峰打草稿”,更是道出了师法自然和山水画创作的密切关系。近现代的山水画家虽然受西方绘画观念与技法的影响但仍然重视写生的作用。依然遵从“外师造化”、“行万里路” 等古训走向自然。黄宾虹山水画有“得之于壮游”之说,有存世大量的“纪游”山水画。李可染曾常年在外写生,他说“要精读大自然与传统这两本书。”还说“中国画则以神似为重,形似为轻,须以自然笔出之”。所以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写生在山水画历史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得到重视。
        二、中国山水画写生的意义
       写生作为创作的重要源泉,可以不断地训练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和笔墨表现能力。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许多画家都把写生作为寻找创作的源泉,在写生中寻找个人的艺术符号。只有不断地写生才能创作出灵活生动的感人作品。
       清代弘仁、石涛、梅清都曾以黄山为写生基地,以黄山入画,创作出了很多具有地域特征的传世作品。这些作品笔墨表现丰富,构图出奇,得益于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由此可见,山水画写生对山水画创作与画家风格的形成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董其昌说:“以笔墨之精妙论山水不如画,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更说明以林泉为友、丘壑为师,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不断地从自然中吸取养分,从而才能创造出了全新的绘画风格。
       当然,优秀的写生作品本身就是创作作品。例如,黄宾虹先生大量的山水写生稿。李可染先生五六十年代的《西湖飞来峰石刻》、《颐和园写生》、《嘉定大佛》等作品,就都是在写生中产生的,每一笔都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是生活本质美的提炼,这样的写生作品具有时代气息,并充满生命力。
       三、山水画的写生方法
       中国画写生方法多采用写意性手法,本人在学习借鉴前辈画家的写生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与心得,总结出山水画写生的如下几个方法。
       1,取象、取意、笔墨语言的转换。在观察体验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全面的信息要素,抓住特质,产生初步的意象。提取出适合表现这些内容的“笔墨语言”等要素,注重符号性的表达,做到胸有笔墨、意在笔先。 
       2、构图、笔墨表现、意境营造。意象的获得对于作者来说,还需要有效地传达,表现在山水画写生中则需通过具体地实践予以实现。可以通过对初步产生的意象进行较为理性的分析,落实在具体的构图、表现和后期整理的整个过程中。在具体的过程中,要点在于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充分表现;另外,在后期的整理中还需尊重画面本身的“意象”。
       3、具体写生方法需要注意处理好画面的对比关系。对比关系包括疏和密,方和圆,柔和刚,静和动;色彩的对比;明暗的对比等关系。并做好移步换景,把杂乱的场景归纳出一种符号,把单调的场景寻找出特点,单调中求变化。
       4、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山水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构图上的散点透视,能在尺幅之内表现千里江山。它要求画家从整体上把握对象的 面貌和本质,因此,山水画家在写生时必须“搜尽奇峰”。这是指搜尽山峰之奇,即对所画对象作“面面观”,从而概括出它的整体面貌和本质,而后才开始“打草稿”进行写生。一个有经验的画家到一个地方写生时,并不是上来就画,而是先熟悉环境,四周走一走,看一看,做到成竹在胸,然后再选择最佳角度来描绘。并且,在作画过程中还经常变换角度,力求全面深刻地表现对象。
       5、认真观察体验,学会取舍和对现场感受的把握。山水画的对景创作性写生是主观性极强的绘画活动,好的画家对其周围气氛的变化是极为敏感的,他们善于抓住感人的瞬间变化而创造出美妙的画面效果,画出花香,画出鸟叫。在对景进行创作性写生的过程中,始终要做到全神贯注,情景交融,全身心投入。但写生不是看见什么就画什么,在取舍中,发现自己独特的视角,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表达物象。
       6、在自然中培养诗情,生发画意。中国画注重写意,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要目的,所以中国画家又极为重视敏感情怀的培养。石涛在其《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了“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的命题。他把“笔”与“生活”、“墨”与“蒙养”联系在一起,把它规定为画家的必要修养,足见其对生活、修养之重视。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等前辈画家都非常强调“烟云供养”,他们坚持到大自然中去陶染性情,在写生中陶染性情,培养诗情画意是山水画特有的方法,这种写生稿不在纸上,而在心中。
       四、结束语
      重新认识和研究山水画的写生观念及其方法,有助于山水画的不断创新。山水画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高度程式化的绘画体系。程式化既是它的特点,有时也会成为缺点,那就是容易导致面貌上的雷同,也可以避免受到焦点透视的影响过大。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是观察自然、体验笔墨、寻找个人语言的最好方法,正因为有自然界的无穷变化,才有艺术上的无限追求。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决定了写生的丰富性,也就会丰富画家的创作源泉并激活其创新观念,去创造全新的山水画作品。

       参考文献:
      1、《中国山水画史》 陈传席著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中国古代画论汇编》俞剑华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3、《苦瓜和尚画语录》章宏伟、吴丹青编著 中州古籍出版社;
      4、《李可染写生论稿》 李可染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