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走进百姓家 彰显真善美 正文

走进百姓家 彰显真善美

2014-02-18 17:05 记者 刘娜娜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2月10日B1版

       走进百姓家   彰显真善美

       汪重阳拿着一本《苏共亡党二十年祭》和一本《人间词话》,说:“这是我寒假期间要读的书。除了政治、文学类之外,我平常还读教育、哲学、历史、宗教类经典书籍,这样才能让自己厚重起来。”在市区西南部一个小区之内,记者见到了河南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镇第一中学汪重阳老师。因为马年第一场雪刚刚下过,汪重阳正在整理他赏雪的文章。
       说起写作,汪重阳的话匣子便收不住了。汪重阳任教两个班近130名学生的语文课,工作量不可谓不小,可是他却干得游刃有余——不仅能圆满完成正常教学任务,还额外承担着学校宣传工作,仅2013年一年就上报学校信息100多条,仅2013年一年就在《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安阳日报》、《安阳晚报》等报刊发表教育文章、文学作品50多篇。
  一本5毛钱的书改变人生
       汪重阳说他之所以有着那么多精力用于写作,是因为自小对写作就非常爱好。他小学、初中以至师范时期,没有人指导他写作,都是自发进行的,所以一开始进步并不大。
       1992年上半年,他上师范一年级时,在学校门口的租书门市上发现了一本《诗的技巧》。那本北大著名教授谢冕作序的书,让他懂得了很多创作的基本知识。他当时想把那本定价只有5毛钱的书买下来,长期琢磨品读,可是人家不卖。为了得到这本书,他只好违心地对人家说不小心弄丢了,甘愿赔偿十元钱。十元钱,当时可是他一周的生活费呀,但他宁愿挨饿,也要喂饱精神。
        那一年,他还不到16岁。
        第41本日记
        16岁的时候,“汪重阳”三个字第一次变成了铅字,他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首小诗,尽管只有三行;
        18岁的时候,汪重阳加入了当时安阳文坛比较活跃的新绿文学社,并担任了常务理事;
        20岁的时候,汪重阳加入了安阳市作家协会;
        20多年来,汪重阳在各种报刊杂志一共发表260多篇文章共30多万字。
         现在他仍然坚持每天写日记。摆在案头的是他的第41本日记。这一次连续写日记已经坚持了七年多了。
        41本!每一本日记按7万字,这就是300万字啊!听着这些数字,看着那一个一个用手写下来的方块字,触摸20年前的墨迹,似乎可以嗅到一个鲜活的为了文学梦想锲而不舍的灵魂的气息,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在文学之路上执着前行的虔诚的朝圣者……
        推广读写生活方式
        汪重阳不仅自己提笔记录成长足迹,还积极带动身边的同事进行专业写作,促进老师们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他先后带动身边五十多位同事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教育作品、文学作品一百余篇,因此他还被聘为安阳师院“国培班”讲师,连续两年为来自全省的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作专业发展讲座。
        当然,他对学生更是如此,他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坚持写日记。虽然应者了了,但是他说,哪怕只影响到一个学生,那也是一份功德。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总会认识到老师对他们的影响。2010年以来,汪重阳先后被授予“第二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优秀奖”、“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教师提名奖”等荣誉。
       汪重阳说,自己把读书、写作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并因而受益,他要把这种生活方式推而广之,让同事、朋友、学生都把读书写作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他说,当越来越多的人以这种方式生活,他们就会自觉地净化灵魂、提升人生境界,促进自身的“微革命”,实现每个人的人生梦想。
        关于未来,汪重阳并没有太多的计划。他说,很想出两部文集,一个游记散文集和教育随笔集。他说,自己并不太热衷于出书,即使出文集,也只是想对自己的读书写作的总结,并无他意。
        踏雪而归,新春的第一场雪仍然在无声地飘落,记者仿佛感受到一个个鲜活的梦想从冰雪覆盖的泥土中钻出的声音……

    (相关链接:http://www.ayrbs.com/news/2014-02/05/content_1129360.htm
本文是安阳日报报业集团记者新春走基层稿件)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