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师名校>> 创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 正文

创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

2010-06-10 10:52 张令伟 孔淑丽 今日文教6月7日四版

创规范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

——访山东省泗水县圣水峪小学校长 张凤群

 

 

 

创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   

创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 

圣水峪乡位于泗水县城南13公里,山峦起伏、景色秀丽,自然环境优美。这里关于孔子有“万山朝圣”的传说,有“二十四里露沙河”的故事,有“火炼红山”的典故。泗水县圣水峪小学就坐落于尼山脚下,圣水峪乡西峪村。学校依山傍水,环境幽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刚踏进校园的那一刻,我们就被那优美的环境所吸引,整个校园处处浸透着美的气息。拾级而上的阶梯式花园化校园,给人仰之弥高之感。该校面积虽然不大,但教学楼宽敞明亮,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整洁大方。该校在校长张凤群的带领下,先后荣获济宁市花园式学校,县创建示范化学校先进单位,县教学先进单位,2009年5月顺利通过济宁市规范化学校验收,2009年12月县教育局在该校召开了小学管理流动现场会,承担了多项市级实验课题,办学理念以及办学层次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张校长热情洋溢的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言语中透着亲切。他说:“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上的领导,领导要以至诚之心感化人,以亲切的态度理解人。”朴实的话语诠释了张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的精髓。学校规范管理,开拓创新,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突出特色,全面育人的工作思路,全面走上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之路,创规范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的办学目标正在全面实现。

以教师专业化为抓手

张校长本人,是一个朴实,理性,质感的专业型校长。他在教学一线工作二十几年,可以说他是从教学一线上一路摸爬滚打走上领导岗位的,自己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确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办学特色,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主题,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四主一体”的教育理念,加大校本培训力度,确立了“5 4 3 2 1”发展构想——贯彻五育并举的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四个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设施一流、学生精神面貌一流):营造三种氛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公平原则下的竞争氛围);强化两种机制(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科学规范的约束机制);践行一个根本(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师生得到和谐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科研促教、特色强校之路。

该校把“用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学生未来”作为学校的特色去经营,制定了翔实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方案及教师三年成长规划,具体做法是:

●师德建设打底子

师德建设作为一项“打底子”的工程,必须抓深抓实。该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师德建设落实年”活动,突出“爱与责任”主题。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订了学校《师德学习制度》、《师德承诺制度》和《师德宣誓制度》等。严格遵守《泗水县教师公约》 和《泗水县十条禁令》 ,开辟“师德师风”专栏,要求教师对照“十查十看”、“十不准”,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师德启思录》光盘。每周一作出庄严的师德宣誓,并在承诺书上签名,定期组织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民主测评,开展 “谈我的教育榜样” 师德报告会、向优秀教师学习、师爱助你成长、教师访百家、做学生良师益友等活动,大力弘扬关爱学生,奉献教育,铸师魂,扬正气,教师比、学、赶、帮的风气已经形成。 

●教育名著强骨子

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学校将研读教育名著作为转变教学思想、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的主要方式。

学校专门设立了教师阅览室,征求每位教师意见为他们购买了教育教学书籍及音像资料,鼓励老师随时到阅览室借阅学习。广泛开展“三个一”读书活动,即泛读一批学科书籍、研读一本教育名著、写一万字的读书心得。制定了“每周例会前读书体会交流”、“每月读书沙龙”、“每学期读书笔记展评”、“每学年教育理论考核”等一系列制度。

 ●典型案例引路子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案例,以案例现身说法, 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特点。 

以县教育局“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磨课”活动。在方法上改变以往“个人单打独斗”的研讨方式,采取“边实践、边交流、边完善、边辐射”的做法,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赛课活动。如:青年教师的“走进新课改说课比赛”、 “学名师”课堂教学研究课、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汇报课等。该校摸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数学课上的“尝试法”,语文课上的“层层逼近、剥笋见心”, 科学课上的“体验法”等方法已初见成效,在五六年级大力开展的学案式教学方面,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课题研究搭台子

学校一直把教育科研工作放在校本培训的重要位置,采用“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成果推广”的培训模式,制定了“四三二一”制度,即教师每学期写心得体会、观看优秀教学录像不少于四节,互相听评课不少于三十节,每周至少保证2小时业务学习时间,每人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水平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材料。开展教科研活动,以研带训,以研促训。让老师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慧眼,从“小现象”中发现“大问题”,再把“大问题”做成“小课题”。 如:为解决学生计算能力差,我们开展“口算速算”小课题研究。为解决学生古诗词背诵积累问题,该校开展了“古诗词如何由课内到课外拓展”的小课题研究等。为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开展的“兴趣培养”小课题研究,在课堂实践中收到了令人振奋的效果,近年来该校共承担了济宁市“十一五”规划课题3个,其中《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课堂行为研究》已于今年10月结题。2008年10月申报的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效率的创新研究》以及《利用农远工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正在进行中。

●骨干教师压担子

为加快骨干教师的成长,学校帮每位教师找准自己发展的方向,建立了骨干教师成长方案,通过“五个一”制度对骨干教师压重担。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回校后要制定一份自我改进计划,搞一次全校教师培训,上一节学习汇报课,每个月由一位骨干教师与老师们举行一次对话活动。学期初,由一位骨干教师在全校出示示范课。积极实施“青蓝工程”,该校有8位教师拜县教研员为师,面对面接受指导。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外出到济南、泰安、济宁市等地观察学习。还邀请市县等有关领导、专家进行理论讲座。编印了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校本研究汇编材料,及时记录下教师的优秀成果。2009年该校9位教师参加了县级四科竞赛,校委会人员全程陪同服务。

抓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设,就是抓住了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就是抓住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器”。学校在虚心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扎实跟进,努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群体,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以铸建良好教风为先导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让每个孩子成功成材的理念,以“崇德、博学、笃志”为校训,形成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教风。

学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监督,有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坚持以目标管理作激励,以量化管理作督促,用制度规范教师,靠制度尊重教师,制定了教师量化细则教学奖励制度考勤制度教学工作目标责任书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努力做到制度从教师中来,用到教师中去。在管理上突出“严”,在实施中强调“情”,校领导经常深入教研组,深入教室,谈心、听课。关心教师生活,校园内和谐、奋进。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加强教风建设,为每位教师制作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手册,记录教师的点点滴滴。实施了三大工程:书香校园工程、课题带动工程、骨干培养工程,加强教研工作,让学习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制定了师德实施方案,征求每位教师教师意见为他们购买了教育教学书籍及音像资料,鼓励老师随时到阅览室借阅学习。特意制作了小黑板,配备了钢笔字贴,简笔画本,规定每周五上交教导处。制定了“每周例会前读书体会交流”、“每月读书沙龙”、“每学期读书笔记展评”、“每学年教育理论考核”等一系列制度。开展了“我与教育名著同行”演讲比赛、“谈我的教育榜样” 师德报告会、“我的事业是教育”教师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每学期开展“我与学生同行”活动,组织语文教师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题作文,数学教师与学生同解一份数学竞赛题等。建立教师外出学习制度、教师宣誓制度,开展向优秀教师学习、师爱助你成长、教师访百家、做学生良师益友活动等形式,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内在化,产生了良好效果。为保证学习的持续性,学校倡议,每天晚上读书一小时,结合读书活动,每位教师都建一个读书博客,把自己的生活与思想情况写下来,读书写作一时成了学校的新风尚。

以全面的素质教育为契机

学校成立了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一体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拟定了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方案和素质教育规划。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按课程表上课,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加大了薄弱学科的教学,改革了教学评价方式,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动态管理。建立了师生的成长档案、跨班级开设了美术,二胡、舞蹈、竖笛、乒乓球、书法、微机等16个兴趣小组,定于每周二下午大课间与第三节课进行,全员参与。做到了四定,活动正常。开通了“小喇叭广播站”,举办了作业、手抄报展评,进行了书法、小制作比赛,组织了班级文化展示评比。进行了“校园小明星、礼仪小标兵”的评选,利用六一、十一等节日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学校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校长-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为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德育工作网络,向学生发放了《家校联系手册》。实行了班级事务承包制,注重德育生活化,生活规范化,定位在习惯养成上,立足于抓小、抓细、抓稳。从上下楼梯、站队放学、课堂学习等方面加强了教育。在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师生方面,以落实小学生守则及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制定了小学生十个行为、学习习惯,制定了行为规范三字歌,设立了感恩日。开展了“日行一善、日说一语”的活动,播放感恩歌曲,制作感恩手抄报,进行感恩作文比赛,颁布了纪律、卫生检查制度。同时,学校以少先队为主,开展了一系列自主教育活动,每周一坚持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制定了学生誓词,在周一集体宣誓,开展了雏鹰争章活动。学生的自觉意识日益增强,课堂秩序井然,行走三人靠右成行,遵守交通规则,见面行礼问好。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质量当根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济宁市教学常规》、新课程理论。加强新课程的改革和研究,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县级培训,制定了“五四三二一”制度,即教师每学年记理论学习笔记写博客等文字资料不少于五万字,每学期写心得体会、观看优秀教学录像不少于四节,互相听评课不少于三十节,每周至少保证2小时业务学习时间,每人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水平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材料。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外出到济南、泰安、济宁市霍家街、东门大街、曲阜师范附小实地观察学习。学习后一定要拿出心得体会,要有深刻的感悟和反思。

认真做好“青蓝工程”,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新路子,学案导学已取得明显效果。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县级四课竞赛,该校有9名教师参与比赛,学校规定:校委会人员要陪同教师去上课,做好服务工作。要求每学期写教学叙事4篇、教学反思4篇教学案例4篇。加强了集体备课的力度,积极与兄弟单位进行交流。加强读书、写字的评价,大力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加强电化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用好多媒体,努力提高电教器材和电教教材的使用效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养成、习惯、学习、品质方面有了质的的飞跃,质量监测成绩始终保持在全县上游行列。参加市县征文比赛、文体展演也频传佳音,得到市、县教育局领导的大力赞扬和充分肯定。

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圣水峪小学就是用无尽的爱灌溉了孩子们的心灵,用爱写就了动人的美丽诗篇。一个仅有23名教职工,身居大山深处的农村小学,一支由年轻校长带领的年轻队伍,在山峦脚下,迎面朝阳,用他们太阳般的温暖,播撒希望的种子,他们是大山深处最光彩夺目的一束鲜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张凤群校长的带领下,泗水圣水峪小学的未来发展蓝图会更加绚丽多彩!

(本报记者 张令伟  实习记者 孔淑丽)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