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正文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2017-06-29 18:39 楚宇涛 总课题组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中心初级中学 楚宇涛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意义和研究价值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六年,如何进一步深化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真正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益,愈加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基于此,我们确立了《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课题,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为宗旨,力求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操作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促进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初中历史有效学习。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叶澜《新课程理念》,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等。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什么又是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促使学习想学历史、愿学历史、乐学历史、学好历史的活动就是有效的学习活动。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我们认为,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中。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主动探究,主动发展。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使其从中获得成功和发展;二是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三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密切相关,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教学策略有效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所谓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同时采用的教学方法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与有效教学相对应的,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

三、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新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出现的问题,促进师生发展。

(一)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进教师的研究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行动研究,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重构教师角色,转变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行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学生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让他们掌握多种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其历史学业成绩,逐步缩小差异,使学生成为研究的直接受益者。

(三)应用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努力构建初中历史教学行动改进工程,实现教学行动研究的常态循环,真正解决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业成绩。对教师而言,行动研究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将问题在教学中进行研究,使研究的成果为教师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进教学行为的目的。

四、研究内容

1、研究重点:

(1)开展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①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包括探讨历史学科有效教学方式、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灵活处理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等。

②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历史学科有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2)开展学生学法指导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①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等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②探讨学生课堂学习的学法指导策略。兴趣激发策略,提高学生学生积极性;情景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问题意识策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2、创新之处

采用教学行动研究法,通过“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环节的循环研究,促进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进而因材施教,构建新型多样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整体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促进师生发展。

3、课题研究原则

根据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我校实际教学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分析法,确定研究过程的中的具体做法。同时根据不同学期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不断调整研究的具体侧重的内容,遵循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课题研究的方法

①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从学生心目中的“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的主要指标。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研究分析,我们力图从理论上清晰下列问题:怎样的课堂提问是有效的,怎样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教师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学生学习活动是有效的,如何衡量有效?

②通过观察记录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找准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原因、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原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并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原因。

③通过行动研究法,要求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即回归自己的教学实践。

五、研究思路

课题实施过程中,参与课题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问题,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适合自己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同时基本遵循“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五个步骤:

1、发现和确定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这里的“问题”,不是教学理论问题,而是教学实践问题,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问题,是发生在课堂“真实的问题”,甚至是集体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选定问题后,首先对问题进行清晰界定,进而对问题进行初步诊断,分析问题的成因,也就是:现状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存在哪些问题?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到了哪些因素制约?从发现到确定问题,不仅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开放性思维,还需要学会权衡各个问题的轻重缓急、本人解决各个问题的可行性以及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程度。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

2、围绕课题组每学期不同的研究内容,制定自已每个学期的具体研究计划。例如:2016年度上半年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是有效课堂学习活动》、《促进有效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妨碍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通过半年实践,我对《“什么是有效课堂学习活动”的再认识》、《历史教学中有效提问与无效提问例举》、《历史课堂中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方式分析》;2016年下半年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有效制作课件》《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阅读》《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每个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围绕这些课题研究内容作出自己的研究方案。

3、实施研究计划。即行动,意味着教学改革、改进和进步。在计划实施初期,教师必须有目的地采集和记录一些相关信息,使其成为实施数据,这些数据都应是原始而真实的。在实施计划过程中,要尽可能按照计划进行,但由于教学具有诸多不可测因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计划,并记录下之所以调整的理由。改进行动要尽可能多地采取平时课堂上要做的活动来作为途径,解决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上的具体问题。如:“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课堂上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发和保持”;“关注学生神态,及时调节教学”;“关注学习困难学生,让他们增加锻炼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快作业反馈,重视作业评讲,及时解决问题”;“低起点,勤练习,多归纳,快反馈”;“加强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加强提问设计,将问题设计作为改进教学的起点”等等。

4、观察实施过程和结果。采用观察、问卷、访谈、教师手记等多种方式收集有关材料,以便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和评估。

5、反思整个研究过程。即根据前面评估结果,判断是不解决原先的问题。如果解决了,则可关注另一个相关问题;如果通过这一过程问题仍没有得到合理解决,那么就需要调整解决方案,然后再度采取行动、反思,从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研究、不断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以上五个环节构成了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相对完整的一个螺旋圈,但也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以落实有效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

1、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等理论;

2、写好开题报告

3、通过调查学生现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目的,分年级确定研究内容,将课题进行适度分解,落实到各个备课组和执教教师。

4、对新课改前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总结,提出反思和推进新课改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途径与措施。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

1、各备课组和执教教师根据课题的要求选择具体研究子问题和方向。

2、落实实施研究的任课教师和研究人员。

3、落实研究的班级,重点选择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具有代表性的班级进行跟踪,记录过程和开展研究。

4、2016年4月底前,撰写出具体研究方案,并按要求开展研究。

5、邀请相关专家、领导以及兄弟院校老师对本课题进行论证和指导。

第三阶段:总结汇报阶段。(2016年10月至12月)

1、完成最后的整理分析研究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七、课题实施的预期成果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自主参与教学模式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原则,正确吹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强调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学生在整个教学参与面广,参与程度高。

2.落实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眼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着力与促进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激活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乐学会学,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互相长促进的师生协作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一改过去那种滔滔不绝的讲解“满堂灌”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制定实际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协作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平等性的交流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和学生一起寻求真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学生的自主参与技能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在教师引导下,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觉的个体特点及现实情况设置出近期的,富有挑战而又可以完成的目标,有了较强的控制能力,能够顽强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完成学习人物,还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掌握查阅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的一些方法,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中心初级中学 楚宇涛

我经教育部总课题组审批确立的《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课题实验,于2016年1月决定实施后,结合我们历史教研组实际,我代表本课题组向教育部总课题组作课题开展以来,9个多月的工作进展情况,请领导审阅指导。

一、 关于本课题的提出及其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走出了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的第一步,也经过了“两转”、“三合”的外在形式探索阶段,现在我们改革的步伐又迈入了如何扎扎实实研究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新课程改革内涵发展的新时期。 通过初中历史新课程实验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历年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但就目前情况看,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新课程教学无效和抵效仍然存在,就此提出此课程研究。本课题的必要性

1、它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其中的关键又是学生。教师只有唇膏粉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它是完善课堂教学,加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的需要 课堂是一个奇特的空间,面积虽小,却能包容知识的海洋。如何在这特定的空间,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达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崇高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改变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课堂教学,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差异性突显出来,才能加强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教学。

3、它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为一所农村的中学,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如何真正转变教与学的模式,如何真正前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问题,我们试图通过各学科教学,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智力与效益。

二、本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价值

(一)有关概念界定

1、有效教学 (1)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看,有效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2)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看,有效教学就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是指成功实现了教学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生的教学。

(3)从“教学”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及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从“有效”来看,它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有效果指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有效率指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产出高;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与个人的教育需求想吻合。

 2、有效的学习策略 是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3、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是指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共同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等。

(二)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需求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三、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性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局工作重点和局长讲话精神,以扎实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有效”,促进新课改内涵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虾发展为核心;以课题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改革深化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本着“面向教学、研究教学、服务教学”的研究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个人探索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单科推进与各科并进相结合,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找到适合我校有效教学的策略及方法,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它情调学生是学习活动和可代替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和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新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教学最优化理论。它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挂念,一是分子教学主要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能理论。它强调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方式变革。美国教育家阿姆斯朗以加得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提出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论和最优的教与学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其核心的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策略,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青筋做出决策课堂活动有效性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直到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他课堂教学效益。

 5、“最近发展区”理论。它认为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促进了学生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而想让教学有价值,就必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说,必须找到那些他们不能独立地解决,却能在课堂环境里,在同伴或教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教学之前确实是他们不能独立解决的,而在教学之后却能独立解决了,教学就显示了它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6、现代教学论。它把教学看作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教学是学生生活的只要失控。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在联系。教学成为学生以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重建活动。把教师看作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内,围绕一定的主题所进行的多向的交往活动,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内容 根据我校实际,本课题将在历史等学科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他课堂中学生学生活动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1、诊断并分析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生效率不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2、开展教师教的策略研究 (1)开展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案的编写方法等。 (2)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包括探讨历史学科有效教学方式,研究课程整合的方法,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化,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实施,灵活处理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进许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探讨课堂提问的策略、练习策略,如何人既关注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土和有效应用等。 (3)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历史学科有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3、开展学生学的策略研究 我们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他学生学生积极性;情景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培养问题意识策略,他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1)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中运用的突进、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二)研究的目标 1、探索建构我校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框架,初步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的分析框架和策略体系。 2、教师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得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使一批教学骨干能脱颖而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3、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进出上建苟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习效果和效率明显提升,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在三维目标方面达到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获得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原则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包括专题研究、课题沙龙——借鉴学习经典理论、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观摩、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经验论文等。)

1、文献法。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以正确的理论开指导课堂实践,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教师自身也要综合运用各种路径,及时了解最新课程教改的相关成果,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调查法。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习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的行为。在实验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均进行单项或综合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实验教师和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有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3、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科特点,选取不同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分现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分层次进行细心的整理、对比、分析,在总结个安眠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4、观察法。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个改进教学策略。

5、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献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6、经验总结法。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为课题服务。通过学习、实验、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策略,形成经验论文。

(二)实验的原则

1、主题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内容的选择、组织编排、制定研究计划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作用,以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相应的学习方法,实现自己的期望与价值。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探索找到适应自己的有效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个性发展与整体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有效教学既要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的吸引,以身示范的带动,让自己的个性痛快淋漓地发挥出来,带动并感染学生,把他们的个性解放出来,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发展;又要争得其他教师去强化学生行为训练,形成合力,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逐渐生成、不断强化的过程,如果不注重过程,那只能停留在表面,而不能向深层次发展,即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具体的观察、实验、思考、判断、分析、比较、研读、研讨等活动,来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加强过程管理,加强指导,从选题到结题,跟踪调研,最后进行考核评价。另一方面要注重成果的积累与转化,并加以推广运用。

六、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研究思路 确定实验教师、实验班级,采取课堂观察、教师教学问卷调查和学习学习策略问卷调查、学科纸笔测验等三种方法,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生的兴趣、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对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无效或低效的原因,写出“新课程教学教学问题与策略的调查报告”,实验学科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具体方案,运用文献研究法,结合新课标要求,通过教学实践、研讨、改进、总结,初步构建有效教学策略框架;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历史学科特点,从自身教学实际问题和教师发展需求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在行动中研究、制定、验证并不断修改完善本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分析框架,形成有效教学的“一般标准”和“最优标准”;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案例研究,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对教学作出定性和定量分析,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最终最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测评、观察和分析,形成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策略体系,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促进教师的发展提供建议。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中心初级中学 楚宇涛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较多,以学习主题的形式呈现,内容跳跃性大,知识点繁琐,难于记忆,学生学起来存在着相当的困难。因此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习都有畏难情绪,即使有些学生靠着狠下功夫,成绩很好,但也谈不上有多大兴趣。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历史教师“满堂灌”,以讲为主,历史课往往沉闷、乏味。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学不如乐学,乐学源于兴趣。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源动力,是能学好一门学科的最先决的条件。只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长期的历史教学使我感到:兴趣是历史学习的一大生命要素,学生只有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对历史学习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学习起来才会乐此不疲。因此,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性学习的研究,是一个永不过时和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课题研究目标

初中生历史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研究,一方面我们要了解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学生当前的兴趣取向,弄清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对症下药,探索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并付诸实践,寻求有效的措施策略,用于指导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力求以研促教,完善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学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课题研究对象及起始时间

研究对象:初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共 个班, 人。

课题研究的起始时间:2016年1月——2016年12月。

三、课题研究依据

自从课题立项以后,我平时积极进行理论学习,积极学习课题研究方法。我校坚持了每周一次以备课组为单位的理论学习和集体备课,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规、《新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我更加积极地研读《历史教学的新视野》、《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初中历史》、《怎样教的精彩》等书籍,认真学习有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文章,经常和同事讨论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学习和讨论,我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基本过程、步骤,掌握了常用的具体的研究方法,以及教育研究的意义。

“历史有效性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研究初中历史有性学习主要有以下三个依据:

1.从现代教学论看

现代教学论突出思维教学,它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主张教师的教学是为了理解的教与学,而对知识的理解不仅是熟知各个知识点,真正的理解是对知识产生过程的了解。知识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论证才得到的,教学有必要将这一过程告知学生,而不是教给他们孤立的知识点。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主张的:“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历史探究性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器,把现成的知识认识成果放在学生面前,而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它要求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运用史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的史实、概念,同时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正符合现代教学论。

2.从初中生的特点看

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左右,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促成了他们智力的早熟,初中生的智力发展突出表现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同时,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发展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景,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的探究精神,应当成为初中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因此,新课程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敢于质疑,有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将学生引导到问题情景中去,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这既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目标。

3.从历史学科特点看

历史知识是综合的、多样性的。从时间上看,上下五千年,贯穿古代、近代、现代;从空间上看,纵横五洲四海,涉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科技文化、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个领域。历史的多姿多彩,为学生提供了极其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

历史意味着过去,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表明要认识历史,只能凭借前人以各种方式遗留下来的史料,如:历史遗址、文物古迹和文字材料等。这些反映和记录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丰富的史料,更为历史学科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独特的优势条件。所谓“论从史出”指的就是历史学必须依据史料收集、鉴别和解释才有可能进行。因此,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广泛收集、接触教材以外众多的史籍、文献和实物等史料,让他们学会对史料的分析、判断,从而弄清历史事件和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是如何影响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教材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并初步分辨出哪些文献和证据是可信的等等,可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第一阶段:前期调查

为了了解我校历史教师教学的能力、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和原因,探索出一套适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模式,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我进行了“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期调查。调查采用记名和无记名问卷式调查与个别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内容:

1、“你是否喜欢上历史课?”

2、“你认为历史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你希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何种教学方式?”

4、“你认为如何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

5、“你所在班级的历史课堂气氛怎样?”

6、“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是否采取了新的教学理念?”

调查对象:初二学年全体学生。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学生要求掌握知识和学校教学的现实状况有差距。我分班级调查了近 名学生,得到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材料说明,我校学生对我校历史老师目前采用的常规教学手段和模式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意见,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在调查学生是否喜欢历史课这一项目时,75.6%的同学认为“一般”,而认为“喜欢”和“较喜欢”的只占16.8%,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是否采取了新的教学理念?”,60.8%的同学认为“一般”,只有24%的同学认为“好”和“较好”;总体情况为:“好”平均15%;“较好”平均18%,“一般”平均60.6%;“较差”平均3.4%。这就意味着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学生要求掌握知识,有必要加以改进。

第二阶段:对策研究和采取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史学科学习的具体要求,我对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和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筛选,提出了以下对策:

1、对原有模式进行分析、筛选和研究,根据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提出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进行实验。

2、合理改革教法。使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贴近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应实用性与艺术性并存,既教给学生中考应试技能,又给学生人文艺术的熏陶。从根本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高效巧妙的学习方法指导点拨。包括预习、听讲、作业、练习、复习、应试等学习全过程的方法。重点是巧妙的记忆法的概括总结。

4、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全面提升自己,增强人格魅力。强烈的上进心与责任心,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能力。

5、充分利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网页等多媒体资源,制作成生动的课件,创设教学的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6、指导学生构建历史学习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历史学习的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校内自主组织开展的有关历史学习的文体活动。例如历史活动课、历史观点的争鸣辩论会、历史知识竞赛等等。历史学习的第三课堂,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或带领下开展的有关历史学习的校外活动。例如课后自主学习、历史资料信息的搜集整合、阅读课外历史书籍等等。第一课堂侧重系统教育和知识传授,第二、三课堂则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个性。

7、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开展多种灵活、生动、活泼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8、组织学生参与民主评教。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同时,让学生参与评教,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特别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被肯定时,他们的主人翁心理得到满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出浓厚的自主学习兴趣。

9、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平时除了和同事们经常开展活动、相互学习、讨论本课题的进展外,同时还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学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和生命力。

10、与学校相关课题组进行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还不断的与学校相关的课题进行交流和学习。如同期进行的课题《历史活动课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等,学习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历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等研究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也很有借鉴作用。因此我要把这些成功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应用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从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阶段:深化研究和逐步推广成果

我采取点面结合、滚动发展的策略。“点”指初中二年级学生和教师,“面”指其他两个学年的所有学生和教师,“点面结合”指点上和面上同时起步,相互促进,“点”上强调科学性,“面”上强调可行性。“滚动发展”指对研究实行动态式管理,点上的工作取得的经验,可在面上推广,面上工作做出了成绩,也可推动点上的工作。在取得这些成果后,积极向其他老师推广经验和成果。

五、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实施的“初中生历史有效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酵母,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把趣味性与科学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就会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对历史学习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

3.发展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社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多种能力。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本课题培养了学生获取和运用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4.提高了教师本人的历史素养

教师都明白“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但教师决不能满足于“一桶水”。有些教师自以为“一桶水”足已,不求知识的扩展和加深,经过几年或多年的教学更是“自命不凡”,学生要“一杯水”简单得很,年复一年以“一桶水”来满堂灌。要知道,新时代教师再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在某些知识方面超越教师是常有的事。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显然满足于“一桶水”是完全不够的,要加强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一位合格的历史教师,就不能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单纯的历史知识传授。必须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能够站在理论和现实结合的高度观察以往的历史过程,给历史科学以合乎客观实际的评价,揭示历史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揭示历史的规律。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学习教育学理论,系统地掌握史学理论,不断吸取当今史学研究理论和成果来充实自己。

5.完成相关论文数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未成曲调先有情——例说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巧妙布置作业 提高历史素养》等。

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遗憾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指导不足,课题的进展有些宽泛,针对性不强。

实施本课题的老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理论学习不够,缺乏理论储备,教学经验也严重不足,对于如何搞教研更是摸不着门道,因此课题的实施的过程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老师们基本都是按学校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开展课题,为此未能针对性是开展专题的研究。

2.课题实施的一些老师理论学习动力不足,加之写作能力欠缺,未能把一些本该写成论文的教学反思总结提升,导致成果不足。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的实验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实践、研究,探索出更具成效有效学习活动,以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澜《新课程理念》

②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③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④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⑤张文军、李云淑、王俊编著《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高等教育出版社,

⑥魏勇著《用思想点燃课堂》

⑦周小山、严先元编著《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四川大学出版社

⑧齐健《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⑨林进材《高效能教师的教学智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⑩摘自余文森教授《〈无效、低效到有效、高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走向》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