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说理能力 正文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说理能力

2017-10-30 11:18 尹延红 今日文教

                                         山西省翼城县唐兴中心校  尹延红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皆以语言作为基点,凸现出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思维能力。在新的课改教材中,基本上每一堂课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一个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数学、用数学。这就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数学语言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课堂上培养说理能力
     “有理”是学生思维得到锻炼的象征,“说理”则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了统一的体现。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对数和数位的认识相当困难。教学中,我采用了数位桶的方法:10以内加减法,用1根小棒代表1进行操作,放在个位桶里;当1加到10时,10根小棒捆成一束代表10进行操作,放在十位桶里,数位上记作1,此时就要追问:十位上为什么记作1 ? (学生说理:这个“1”由10根小棒捆成一束,所以表示1个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边操作边说理,为今后学习退位减法作下了铺垫。经常进行类似的说理训练,能将学生的思维结果清晰地表现出来,达到锻炼口才和活跃思维的双重效果。
      二、训练速说能力 
      训练速说,要求学生反应迅速,思维敏捷,正确地说出得数,讲解算理,叙述计算过程。教学中,通过视算、听算、口算、速算、叙述、说理逐步培养述说能力。例如:“15-9”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同学说:“因为9+6=15。所以15-9=6”;有的同学说:“15可以分成10和5,10-9=1,1+5=6,所以15-9=6”;还有的同学说:“15-10=5,多减掉了1,再加进去,1+5=6,所以15-9=6”。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运用多种计算方法,只要答案正确,喜欢用哪种方法都行,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训练变说能力
      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叙述解题的思路时,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例如:18÷3=?,可以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来叙述,(1)18除以3,商是多少?(2)18是3的几倍?(3) 18 里面有几个3?(4)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等。这种发散式思维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训练提问题的能力
      新的课改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用数学”的提问题的知识,如:“一副羽毛球拍48元,一个皮球12元,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一般同学都想到求总数和求相差数。我让学生开动脑筋,看谁问题提得多,提得好。于是有的同学提出:“一副羽毛球拍的价钱是一个皮球的几倍?”问题已从求和求差深入到倍数关系。还有的同学提出;“我有200元钱,可以买几副羽毛球拍和几个皮球?”这样一来,问题更具有创造性,也为将来的三步应用题埋下伏笔。通过这样的提问训练,使学生的回答更完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总之,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将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发展了数学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了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