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对少数民族低年级学生爱国主义德育渗透的研究 正文

对少数民族低年级学生爱国主义德育渗透的研究

2016-09-14 16:54 卢青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2016、9、1

                                    新疆巴楚县第一小学  卢青
        民族团结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要在启蒙教育时就让民族平等,共同繁荣的思想像一粒种子深深扎根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让每一个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学习民族大团结的精神。
        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在我看来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民族观,增强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促进各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共同进步。
       以马列主义观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央和国家一系列有关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工作的文件为依据,本着科学的态度,探索新形势下对少数民族低年级段学生爱国主义德育渗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各民族分布以及我们的党和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和原则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现阶段我国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觉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一、在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增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开展国情讲座。学校还应加大对民族团结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研究、集体备课、教学经验交流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各种方式,使民族团结教育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扩宽课堂教育渠道:结合思品、科学、语文、艺术等学科课程,强化民族常识教育。每学年8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安排为:一、二年级在《品德与生活》安排4课时,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各安排2课时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进行中华民族大家庭教育。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地域分布特点;各民族在文化艺术、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各民族对祖国大家庭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让民族教育走进课堂。
        三、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
      (1)举办经典诗文朗诵会。
      (2)“我与我的祖国”读书教育活动。
      (3)举办“我的祖国”征文竞赛。
      (4)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
      (5)民族教育主题的升旗仪式(祖国是个大家庭,56个民族一家亲,校长作专题讲话)。
      (6)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系列国学讲座(如: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论语等)。
      (7)开展“爱我中华,建设美好家园”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活动。
      (8)“祖国发展我成长”少先队主题班队会活动。
        四、强化措施,把握关键,生动活泼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如康熙皇帝大有作为,成吉思汗驰骋疆场,图尔扈特决心东归,黎族领袖王国兴率部主动投奔共产党、为海南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等。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向学生介绍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学生精神饱满地体味收获知识的喜悦
        2、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如何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味教育的内涵并且受到鼓舞,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重点。低段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为此,我们应该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艺术之间的结合。
        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应该开展“四讲”活动: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二讲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三讲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璀璨的文明;四讲各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各班每学期结合本班实际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办好一期“民族团结”墙报。组织以“民族团结大家庭”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除了学校日常课程安排外,社区和家庭在对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都负有重要责任。社区基层组织要把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出具体规划安排,依托社区的各种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家庭是培养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以自身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给孩子做出表率。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