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浅谈现代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呈现 正文

浅谈现代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呈现

2014-03-12 11:18 文\魏丽萍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丰富的课题图有条件的可以用计算机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笑笑是阳光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她时常发现那些有困难的同学,只要是在她的能力范围内,她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笑笑不但自己爱助人为乐,她还发动她身边的人也参与她的爱心行动,她和她的几个好朋友还成立了一个“爱心助人团”。有一天,笑笑发现同校二年级的几个师弟师妹们的家境非常贫寒,很多学习用具他们都没有,笑笑很想帮帮他们,于是她就和“爱心助人团”的成员商量,成员们都非常同意笑笑的提议,他们商量决定各自拿出一个季度的零花钱来,并且他们对拿出的钱做了如下安排:80元买书包,40元买文具盒,30元买练习本,10元买铅笔。周末笑笑他们来到超市购买学习用具,在超市他们看到如下价目表(师出示价目图并问:同学们,你能帮笑笑他们算出他们的钱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多少个文具盒?多少本练习本吗?)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从而也引学生进入到要学知识情境中。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2.培养学生把旧知推新知的意识。旧知推新知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旧知推新知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找最小公倍数》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内容应该由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一步步推进,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并准确地找到最小公倍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新知识都是建立在学过的知识基础上的。类似的还有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而出,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基础上又可以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把旧知推新知的意识不断提高,那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3.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4.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然后请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等。但是学生未必能感受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
  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这些都必须适应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深刻理解现代教学理念才能做到优化课堂教学,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省五华县长布镇蓝塘小学)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