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之旅>> 好人总在心里 正文

好人总在心里

2016-05-08 18:11 张庆和 本站原创
                                                              ——怀念著名诗人张承信老师
                                                                        张庆和
        今年春节前夕,文友刘辉为我刚出版的儿歌集《娃娃成长歌谣》写了一篇评论《童心在清澈里跳动》。评论有4000多字,像这种较长的文章不宜在报纸刊登,杂志比较适合,当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由张承信老师担任主编的《大众诗歌》。于是,我就把评论发给了承信老师。几天后,张老师打来电话,说稿件收到,已经编排好,将在近期刊出。当时,我心里真是充满了感激和期待,对朋友刘辉的盛情也总算有了一个交待。
         就在感激和期待中,却等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那是3月29日下午5点多钟,我正在公交车上欲前往参加朋友聚会,接到了张承信老师女儿张晴的电话,说父亲于早上7点20分在太原去逝。当时我的头嗡的一声,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竟情不自禁地追问一句:你是张晴吗!(因为张晴当时用的是另外一个电话,没有显示名字)的确是张晴的电话,我所信赖和敬重的张承信老师真的是走了!能为张老师做点什么呢?张晴告诉我,父亲是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她想把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中国诗歌学会,希望能发个讣告,但一直联系不上。我立即中途下车,翻出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大卫的电话,把这一情况先告知大卫。大卫立即回答:他认识张承信老师,人特好。他正在外面,让张晴马上和他联系,一小时后回去就发讣告。我把大卫的电话立即告知了张晴。
        大概7点多钟,大卫发来信息,说张承信老师逝世的讣告已经在中国诗歌学会微信公众网发出。当时,在座的作家祝滢女士帮搜了下,发现关注和留言的已达数百人之多,可见张老师的不幸逝世不知牵动多少人的心。当晚,中国作家网的超侠,中华文教网的李月,也都及时向全国发布了张承信老师逝世的讣告。
        张承信老师是著名诗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知道他的名字、读过他的诗,那朴素的诗风,醇厚的诗意,对我的诗歌创作都曾经产生过影响。认识他则是在1997年7月北戴河的中国作家协会创作之家。
        其实,我是一个不太善于交往、对名人大家更是愿意保留点距离的人。记得那天在创作之家经“家长”介绍大家见面后,我面识了张承信老师,并且还知道了他是《山西文学》一位资深的诗歌编辑,但并没有立即上前打招呼,想等个合适机会再向张老师讨教。一天晚上,创作之家里的“小家们”一家家都各自活动去了,我独自在院子里散步。那棵青葱茂密的核桃树下,有几位老作家正围桌聊天,见他们都很熟悉的样子,我不便瞎凑,仍在周围转悠。你是庆和同志吧,过来坐坐吧,这里有个空位。打招呼的正是张承信老师,声音憨厚而亲切。这是与张老师的初次交谈,印象深刻而美好。十天的创作之家休假生活很快就结束了,临分别前,张老师还给我留下地址电话,要我有稿件时寄给他。第二年的下半年,我把自己新写的诗作选了一点寄给了张承信老师,很快承信老师就在1999年初的《山西文学》予以刊出,而且不是一首,是一组,整整占了一个页码。张老师的这份情谊、这份厚爱,我始终铭记在心,却无以回报,深感惭愧。
        说起张承信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扶,还有很多很多,每次都让我难以忘怀。
        本世纪初,一次赴山东梁山旅游。耸立的山,退却的水,逝去的人,古老的故事,现实的存在,真与假,善与恶,特别是那个令人痛恨的“腐败”问题,曾经让我浮想联翩,慨叹不已。在激情的驱使下,我一口气写了首百余行的诗歌《梁山好汉》。诗写出来了,不少人都说不错,但同时又认为诗有讽刺之嫌,与现实靠得太近,报与刊都不方便发表。后来,我就寄给了正在主编《大众诗歌》的张承信老师。很敬佩张老师的气魄和胆识,时间不久,他便将《梁山好汉》予以刊出。至于《梁山好汉》其价值几何,是否真的讽刺了现实,我不敢妄言,只知道2012年6月中旬在北京的一次诗歌朗诵会上,当被朗诵这首诗时,不但引发了台下热烈的掌声,而且中间还有人叫“好”!这叫好,这掌声,所折射和传递的又何尝不是对张承信老师这位知名诗歌编辑家的一种回应呢!
       其实,张承信老师也是一位重行少言话语不多的人。后来,在北京,在华山,在辽宁,或开会,或采风,或闲聊,我和承信老师还见过几次面,每次话虽不多,但心里都各有底数。我常把尊敬和感激寓于行动,比如上台阶了,扶老师一把,进门口了,拉着门让老师先行。而张老师呢,更是把那份友善和关爱寓于眼神或微笑,常常用一个动作,就能神领彼此心意。
       去年六月上旬的一个上午,我正参加中国作协的一个会,接到张承信老师电话,他说,听说张同吾同志病了,是否住院?刚才给同吾打电话,感觉他说话很吃力,病情是否很重?并嘱,如同吾有什么不测一定及时告诉他。我照做了,在我得知张同吾老师去世的当天中午,就及时电话告知了张承信老师。承信老师重情重义,电话里连声说同吾好人,可惜可惜!十几天后,承信老师又打来电话,说经编辑部商定,要在《大众诗歌》为张同吾老师开个怀念追思专栏,约我再写一篇文章。此前我已写了悼念张同吾老师的文章,并且分别刊登在《文艺报》和《光明日报》上,以我当时的悲伤心情,再写也只能是重复,再加上正患肺炎,发着烧,精力实在不济,故未能从命。张老师很宽容,没再坚持,还安慰了我,并托我代向同吾老师家人表示慰问。
       就在一周前我收到了张晴寄来的《大众诗歌》杂志,里边不但有怀念张同吾老师的专栏,而且刘辉先生的那篇评论文章《童心在清澈里跳动》也豁然其内。我知道,这是张承信老师生前编辑的最后一期《大众诗歌》了,它的价值,它的意义,它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带上这本杂志上路吧!尊敬的承信老师,沿途会有无数鲜花为您绽放,会有无数鸟儿为您鸣唱——为曾经引领一代诗歌的著名诗人,为曾经提携扶持过诗坛无数晚辈的诗歌编辑家。
 
                                                                                                                                                       2016.5.3  北京
 
附《梁山好汉》
梁山好汉   
张庆和
他们来自农民
一群被历史注册的好汉
好汉们选择梁山
是选择一种高度
站在这高度上
俯视天下
什么朝廷皇帝
都渺小得成了小不点
所以  他们才敢于
把骑在人民头上
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
连同那些欺男霸女
祸害人间的魑魅魍魉
一个个掀翻在地
踩在脚下
甚至  踏成肉饼
跺成烂泥
就像大碗喝酒
大块吃肉一样
跺成心中的畅快淋漓
因而  也便
垫高了好汉们的脚下位置
直至被后来的人
以仰视的姿态  望着
 
好汉们的壮举
好汉们的结局
历史和现实
都是睁着眼睛看的
看得很清楚
看得很明白
也看透了那个不清不明
徒有其名的宋公明
 
有什么办法呢
宋公明个头不高
即使踮起脚尖
也望不了多远
加上那个时候
没有李自成
没有洪秀全
也没有马克思主义 
孙中山  和毛泽东
 
传说 
宋公明是想为弟兄们
找一条“出路”啊
企图
以好汉们的仁义
换取皇帝的“满意”
以好汉们的作用
得到朝廷的“重用”
然而
朝廷却愚弄了他们
皇帝却利用了他们
 
程序就是
花钱雇个公关小姐
用小姐走通专权的好色之徒
就这样  那些
想在朝廷里弄个一官半职的
想趁机弄点钱花花的
想博取红颜一笑的
都想在了一起
 
一拍即合啊  他们
拿着好汉们的生命
拿着历史的命运
做了一笔
肮脏的交易
 
只可惜那些半懵半昧
顶天立地的好汉们呀
在帝王操纵的指挥棒下
冲杀  不顾生死
厮拼  不惜血肉
到头来  却是为自己
挖掘了坟墓
 
这可是好汉们
为他的子孙后代
预先支付的
一笔昂贵的学费呀
 
初上梁山
走在大块光亮的山石上
坐在钢钎凿就的石凳上
不知道  当年
那些梁山的好汉们
是否也在这里
走过  坐过
看过  想过
或者说过些什么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