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来得孪生兄弟
在中草药的世界里,有一味因于黄连相似而被长期“错认”的药材——胡黄连。
一个“胡”字,道出身世。唐代,胡黄连从波斯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因其根茎酷似黄连,最初被当作黄连使用。到五代时期,《蜀本草》首次将其作为独立药材收录,并命名为“胡黄连”,以示与本土黄连的区别。
如孪生兄弟,相貌相似,本性不同。虽均为“清热家族”的一份子,确也各有专攻。黄连苦寒之性更甚,长于清心胃中焦热、解毒。而胡黄连虽也属苦寒,但更擅长清虚热、除疳热,对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等证有独特疗效。
若以方剂为用,胡黄连的代表方剂——“肥儿丸”,就是利用胡黄连除疳热的功效,清除小朋友身体里的疳积,去陈久而生新血,排积滞以健脾胃,让小朋友“肥”起来。
在家,如果有手足心热、盗汗,觉得从骨子里往外冒热气,可以自己打一些胡黄连粉,配上家里的绿茶一并饮用。另外眼睛干涩,小朋友吃多了腹热,痔疮,拉肚子伴随小便黄、烦躁等,也可以用此方法,疗效都非常好。
药材鉴别小秘诀:真品胡黄连的断面具有独特的“八哥眼”特征,即形成棕白相间的环纹,状如鸟眼,这是鉴别其真伪的重要依据。
胡黄连的跨国之旅,从“外来客”到“自家人”的身份转变,不止展现了中医对于药物的灵活运用,更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我们从不排除异己,而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万邦归心尽同袍。
(胡圣鹏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中医系中医学专业)
胡黄连与黄连鉴别

胡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