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教视点>> 语文课堂教学中“蹲下及换位”意识的建立和维护 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蹲下及换位”意识的建立和维护

2011-05-16 17:50 刘高峰 2011年5月16日今日文教A6版
 

语文课堂教学中“蹲下及换位”意识的建立和维护

浙江省建德市安仁初中 刘高峰

   

散文大家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量、信息量的剧增,学生接受信息、知识的渠道不断增多,学生的思想也日益复杂。教师再想以凭一己之能完成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已不可想象。因而教育教学改革应运而生, “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名词纷至沓来。我们不再把学生视为一种按某种需要加以塑造的素材,或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纯粹地进行单向传输。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行双向交流。

可是真正要把这种意识落到实处,首先要改变师生之间在日常教育、日常接触、以及在课堂上的关系,要教师彻底改变原有的观念、意识,要善于“蹲下与换位”,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民主、和谐。什么叫蹲下及换位意识?蹲下并非仅是一种肢体运动,换位亦非仅是换了一个位子。笔者下文所要论的就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亦或美其名曰理念。据闻,幼儿园的老师与小朋友交谈时往往会蹲下来,在许多活动中,幼儿园的老师又会和孩子们换一换角色(位),之后,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故蹲下及换位可理解为是为学生策划和服务,是与学生交朋友,是教学相长,是一种爱心,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与维护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能很好的使师生之间做到真正的够通及顺畅的交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到达教书育人的胜利彼岸。

中国自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中国少年儿童素状抽样调查情况报告(4)》根据对2000名教师的调查指出:“仍有7%的教师在观念中存在应采取高惩罚态度对待学生的看法或认识”,“有约27%的教师缺乏明晰的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基本观念。”要求学生对课任教师绝对服从的这种师道尊严的观念、意识,确立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不民主、不和谐地位。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大家脑中根深蒂固地认为作为教师就应该受到特别的尊重,特别是农村中学上课时更是注重这种师道尊严,随意地批评学生,在意识上强加于学生,要你读就得读,要你写就得写,不读不写还得罚;在思维上限制学生,漠视学生的创造性。然而真正要实现现代教育改革及新课标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真正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与氛围却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日常接触、以及在课堂上建立和维护笔者所论定的“蹲下及换位”意识。这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蹲下及换位”意识的建立

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一位专家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不懂得“蹲下及换位”,没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使教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真正和谐。因此笔者认为,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必须认识到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氛围应该是民主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而要使这种平等、民主、和谐关系真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那么根据不同的语文课堂教学,正确定位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即建立和维护“蹲下及换位”意识,给学生一片天地,为学生撑一把伞,建立一种平台,融入到学生中,激发学生兴趣,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与教师平等对话、民主沟通、和谐交往至关重要。根据笔者几年来的实践探索,以下几种“蹲下及换位” 意识值得参考: 

1.有策划者或服务者的意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要当好一名出色的策划者,首先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的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点拨、策划、和服务。例如:在教《核舟记》时,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老师只作个别难词上的点拨,重点在体会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生动描写。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挡,分别扮演苏东坡、黄鲁直及佛印,还有舟尾的两个舟子的情态。学生的扮演情况怎么样?这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老师也不要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让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再请其他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又如,《世说新语》一课的学习,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老师把课文编成小剧本,让学生表演小话剧。老师适当指导学生的表演细节和道具运用,导演的角色在这里就充分地体现出来。如果把这种做法上升为、理解为策划和服务,这就是当代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思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划者和服务者的意识(角色)在这里就充分地体现出来。

2.把学生当作朋友的意识。一个基督徒问牧师:“做祷告时可不可以吸烟?”牧师干脆地说:“不可以!”基督徒又问:“那在吸烟的时候可不可以做祷告?”牧师赞赏地说:“当然可以!”。 许多问题的处理,仅须换个方式换个位子,便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笔者在上《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原来设计的问题“谈一谈阿长的性格特点”改成“试着把自己当作是阿长,展开小组讨论,准备接受真诚面对面式的访谈”。老师就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访谈。通过一些朋友间聊天式的提问,从阿长的身世问到阿长对小少爷的看法。学生们时而大胆虚构,时而精辟分析,令我欣喜不已。这堂课既让学生学到了有关访谈的一些知识,又把本来较为枯燥的问答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也在较为轻松的气氛下理解了阿长的性格,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人渴望得到尊重。教师只有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学生自然会以心换心,主动配合你。

3.充当一位主持人或裁判员的意识。教师的作用还要放在指导学生“自治”管理上,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创造性自学能力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十分重视学生的自立、自治。他还认为这种情况下的语文教学“一靠民主,二靠科学”。这样一来,老师的角色扮演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又产生了新的变化。例如:语文课中的一场辩论会,老师的角色就可以是主持人、裁判员(评论员)。一堂朗读或诵读课,老师同样要担当起主持人和评论员的角色。这些角色的出色扮演,就完全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体现。 

以上几种“蹲下及换位” 意识的建立或教师角色的转换,将学生推入了思考之中,调动起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各种不同情境的需要“蹲下及换位”,来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虽然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性,却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平等、民主、和谐关系创建。

 二、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蹲下及换位”意识的维护

   当然真正要实现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平等、民主、和谐关系,仅靠教师“蹲下及换位”意识的建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变化,由于习惯心理的影响和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教师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对教师总有一种畏惧和膜拜心理。因而即使已经创设起来的平等、民主、和谐关系也是十分脆弱的,只要受到一点点外部条件的影响,你辛辛苦苦营造起来的平等、民主、和谐氛围便马上烟消云散。因此,班主任有意识地维护这种“蹲下及换位”意识下形成的平等、民主、和谐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

1.做一个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师。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会死抱着“传道、授业”的教条不放。一般都会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展示的平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然而这种交流往往会带给教师极大的冲击。能力再强、知识再全面都不可能回答学生的每一个疑问。笔者在教《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讲到了过年风俗。虽然上大学时,选修过这门课,然而已忘得七七八八。当学生问到绍兴到底有哪些过年的风俗时,我只能坦言“我不知道,我回去查”。后来在学生的日记中写到:“我从没遇到过这样坦白的教师,你教会了我如何对待生活。”在以后的课堂上,学生们发言更为积极,更愿意和我一起探讨。因为他们知道教师和他们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很难想象,当时笔者如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而强迫他们不要提类似的问题,扼杀了他们本就十分脆弱的平等、民主、和谐关系意识,会造成怎样的局面。坦承“我不懂”也许会对自己的“知识权威”这一形象有影响,然而它在为学生做出了坦诚榜样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发言欲望与信心。让他们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又何乐而不为呢?正如巴西学者弗莱雷在《受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所说:“在平等的对话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的学生及学生式的教师。教师不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

2.奉献一颗爱心,让爱注满心田。教育教学是为了什么?原则上当然是为了人,使人更有知识、更聪明、更健康、更高尚、更有价值。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以知识为目的的,“更聪明、更健康、更高尚、更有价值”可能只是意外的收获。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会身不由已地围绕“传道、授业、解惑”的枢纽和“知识就是力量”的中心旋转。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教师是教育的神圣承担者,当我们要唤醒学生们对“生命”的情感的时候,首当其冲地要给孩子以爱。即使这种爱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但是,要知道,有多少双孩子的眼睛,有多少孩子纯洁的心灵渴望着教师对他们的温暖与呵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明白:“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能够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这难道不需要时刻“蹲下及换位”吗?

3.时刻牢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角。笔者曾经听了两堂课,上得都是《斑羚飞渡》。听得出来两位老师都有扎实的基本功。第一位老师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一个flash短片,情节完整,场面感人。接着用标准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该文,动情处催人泪下。当课转入高潮时却没有学生愿意多说,结果可想而知。另一位老师,只做了一个简单的动画。上来也不多说,简单的开场白后便直入正题,结果学生发言热情,精彩的看法让在座的老师时而大笑,时而惊叹!其实大家都有切身体会,人们在水平相近的群体中最放松,最没有压力,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想营造真正平等的氛围,首先要注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学会倾听,老师要做学生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不妨“蹲下”来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每一种看法的提出对大家的作用与帮助,增强他们的自信,而不要急于表现自己的长处。有时这样做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敬而远之。

总之,在现代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人人提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今天。笔者认为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真正树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意识,同时帮学生摆脱这种思想的束缚,只有“蹲下及换位”,时刻“蹲下及换位”,建立并且维护它。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才能使“教育改革”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广大师生早日走上真正的幸福之路,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仅仅是换个角度》作者 曹中原    人民教育2004年第20期

2、《“商讨教学法”的尝试》作者 王志红     人民教育2004年第22期

3、郑和钧的《协同教学原则》、 《湖南教育》,1993年11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