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运用题教学实践与思考 正文

小学数学运用题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1-09-19 10:07 杨建芳 2011年9月19日今日文教A11版

四川省仁寿县中农镇马鞍九年制学校   杨建芳

     小学数学运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正是应用题是教学难点,我们就要突破。在教学中培养锻炼小学生的综合运用与思维能力。因此,面对运用题教学,我们一定要重视并积极实践与探索。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师生用尽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但结果总不理想,这给每一位战斗在线的教育工作者发出了个巨大的挑战。为此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运用能力。

  A、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是提高解决应用题运用能力的前提。

  应用题,顾名思义就是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古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牢固的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就谈不上解答数学应用题,更谈不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首要问题是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例如解决一道实际的应用题,无论简单还是复杂,都离不开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运算是小学数学当中的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只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保架护航,才能在概括清楚题意,联系实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适应应用题的内容变换,顺利解答。为此,改进应用题的教学,扎实基础,由浅入深,循循序渐近,具有首要性。

  B、抓住应用题的关键,提高解答能力。

  在抓住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应抓住数学应用题的关键,特别是两步及两步以上的应用题,教师在教法上注重题的多向性、台阶性,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高层次的解题技巧。达到题多练,题多解,举反三,触类旁通。因此,首先,最关紧要的是让学生弄清楚应用题的事理,说些什么,抓住其关键词,搞清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其次是确定步骤的的问题。若是步当然要简单些,如是两步及两步以上的应用题,就要考虑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的问题,这必须根据应用题的事理来确定。比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三年级学生植树80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少植10棵,两个年级共植树多少棵?如若不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把握事理关键,就很容易把8010相加,产生歧义,错误解答。其次,在这道应用题中只有两个已知数,同一步应用题很类似,若教学中教师不先讲例题,不进行充分的比较分析、整理判断,找出数量间的关系,就很容易出现上述错误。因此在教学应用题时,抓住应用题的关键是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核心。 

  C、应用题教学中分析法与综台法巧妙结合。

  解答两步及以上计算的应用题,在弄清事理后,还应注意解题步骤。小学数学课本明确提出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分析题里数量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③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④进行检验,写出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觉按这个步骤来解答应用题。

  这里讲的一般步骤中的第②条,关于如何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间的关系,需要重点说明,为便于说明,现以此题为例:一筑路工程队计划修5000米的水泥路,已经修了20天,平均每天修100米,余下的15天修完,则余下水泥路的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分析此题间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明确这是个工程问题:其中前20天修了2000米,还剩3000米未修,这剩下的3000米要用15天完成,那么每天应修200米才能完成任务,学生可分步进行如下思考,第步:计算20天完成的工作量,20×100=2000(米).第二步就将总的工作量减去完成的工作量:5000-2000=3000(),第三步来完成的工作量需15天完成,则可利用3000÷15=200()解决应用题所提出的问题。这是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出新的已知数和最后要解答的问题。另一个则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开始,逐步分析已知条件、解决问题。比如此题我们可以从要求的问题入手,明白要求出剩下工程所需时间就必须先求出剩出剩下的工作量,要求出剩下的工作量又得先求出工程队已经完成的工作量,一直分析到可运用题中的已知条件为止。这两个分析过程虽然在顺序上有所不同,但对于简单应用题都适用,对于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则需将两者自然结合,灵活选用。

上述分析过程不一定让学生都能画出分析综合的思路图,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说明解决此类应用题的方法,让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此类方法的学习,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般方法,到以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了扎实的基础: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终上所述,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运用能力的提高,在于启发学生在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单据解题的思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并将所学知识用了实际生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当然,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第一是发挥好小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之主人公;第二是发挥教师之主导作用,教师象一个高水平的“导演”,上活小数课。第三,在教学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的交流性。或者是年级上教学交流,或者教研组上交流,或者是在校际上交流。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这样一来,可以共同促进教学之进步。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