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创新教育的思索 正文

创新教育的思索

2010-12-07 17:33 吕超 12月6日今日文教A7版

 

创新教育的思索

          

             莱芜市凤城街道办事处西关小学   吕超

 

创新教育,越来越紧迫地摆在我们教育者的面前。只有创新型人才,才是更有前景的人才。只有创新型国家,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创新,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它的本质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在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取向和精神状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素质,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应进行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把学习看作是发掘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广阔舞台。把学习作为学生学习力和创新力成长的肥沃土壤,进行学习讨论、交流、总结,有效地整合大家的智慧,达到成果共享。采用互动、相互咨询、反馈等方法,使学习的效果提升。建立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循环周期,使学习通向更富有成效、更丰富多彩的途径。

一、学习着,是生动的。学习,是创新的源泉。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使学生把学习力、创新力作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追求不懈的愿望和景象。学习愿景为我们孕育出无限的创造力。思想观念要创新,思想观念要超越,并打造完美的学习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管理者,管理自己的思想,管理自己的身体,管理自己的行为,管理自己的才能,管理自己的情感,管理自己的全部。改善心智模式,消除智障,自我超越,系统思考,精业干事,高效学习。提高学习力,提高发展力,提高竞争力。知识提升自我,创新成就未来。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学会自我激励。学习和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要勇敢地面对艰难险阻,转换心智模式,以新的眼界、新的精神、新的力量,在挑战中获得新的能量释放。要学会创新,敢于迎接挑战。学习创造未来,开拓创造辉煌。不断完善自我,建立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向上的、有开拓精神的心理环境。

二、创新的眼睛很美。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应始终使自己的学习与创新接轨,不要消极地吸纳,而应善于发现、勇于探索,以创新意识进行学习,以学习推动创新意识。可以从一些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中题目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设置氛围,培育创新品质。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拥有一个教学视野,扩宽教学领域,建立单科课程,通向社会生活的互联网,要有超前意识,开阔性的进入教学工作状态。教师应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的学习,努力探索,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有效性,教育工作者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想智慧,示范合作,从而共同进步,成长和发展。学校建立统整设计和全方位统领,前瞻性地进行本位设计,多学科设计,跨学科设计.教师要全面深刻领会,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活动为创新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创新教育的空间。

四、在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中,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与关心社会生活的品质。挖掘蕴涵在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发挥思想德育的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的定向作用、支配作用和调节作用。利用教材,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坚定远大的理想。

五、夯实创新基础,坚定创新步伐。处理好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教育,不能用"刺激--反映"生物状态的及时效果来衡量效果,而应着重教育要求的内化过程。苏联心理学家B.尼基京研究智力才能,他发现,智力才能分为创造性才能和执行性才能两种,执行性才能的上升曲线成缓波状,并且很快达到极限,而创造性才能则几乎成直线上升况且无止境。创造性才能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在帮助学生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的同时,更要为学生发展创造性才能建立舞台。课堂教学改革,为创新教育夯实创新教育基地。教育共振、知识共享。教育学统一,教学要和谐一致,情感交融,调节教学频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密度,提高知识接受效率。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要让学生充分表达思想和情感冲动,鼓励学生用非平常方式观察、思考、理解事物,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大力实施开放式教学、研究式学习、探究式教学,倡导一种主动、鲜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依据教材的不同,可分为横向探索与纵向探索。横向探索也为发散探索,其探索方向不具有确定性,因而思维是发散的、是多方向性的。从出发点沿某一方向是否能达到目标具有或然性。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大小与他的思路是否宽阔、灵活,是否能把已知知识、方法变通运用,广泛迁移到新情景中去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的创新素质至关重要。纵向探索是指探索具有目标确定、方向确定从出发点到达目标具有逻辑的必然性。设置一个通道,但是,要让学生自己走向目的地。美丽的目标,美丽的前景,只有创新的步伐才能到达。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完备的知识作基础,而有意识地训练至关重要。我们应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创新智能,保持高昂的创新激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我们的教育更生动,让我们的教育更鲜活。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