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的生命美探析 正文

语文教学的生命美探析

2010-06-29 10:52 陈玲菊 今日文教6月28日十四版

语文教学的生命美探析

               文/陈玲菊

【内容摘要】语文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命意识,它理应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奠基。语文教学可以从欣赏自然美、领悟人文美、感悟人物美、品析语言美等角度探讨挖掘语文教材的生命内蕴,从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等角度构建生命互动的过程美。

【关键词】  生命  课堂  对话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众多课程中最基础、最重要、最复杂的一门课程,它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她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她理应为每个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定厚实的基础。没有生命的语文课堂,是不完整的,也是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不相吻合的。回归生命,才能让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语文的生命魅力,在丰富绚丽的语文世界中体验生命的精彩,从而获得个体精神的丰富,并最终获得一种高品质的生命形式。

一、挖掘语文教材的生命内蕴

1.欣赏自然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的世界是相对较封闭较狭窄的,但是语文教材用生动的文字为他们描述了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瞬息万变、气象万千的钱塘潮,是险峻雄奇、气魄非凡的三峡,是白雪皑皑、恬静优雅的湖心亭;是朱自清笔下美妙的《春》,老舍钟情的《济南的冬天》,是梁衡“农家少闲月”的《夏感》,是何其芳梦寐的《秋天》,也是张岱午夜梦回《湖心亭看雪》……

2.领悟人文美

人文美即人的文化生活之美,包括人文科学之美和人文景观之美。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人文美资源,包括人文科技类,如《化石吟》、《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道出了人类发现自然、认识自然规律的美,《月亮上的足迹》、《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奇妙的克隆》展现了人类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诸多的收获与经验;人文景观类,如《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诠释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丰富文化内涵;另外还有民俗民风类,如《吆喝》、《俗世奇人奇人》、《春酒》、《安塞腰鼓》、《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等。

3.感悟人物美

中学语文教材所涉及的人物有许多是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先进人物。这些优秀人物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令人钦佩的人格,对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不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诸葛亮对国事的深切关心、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奉献精神(诸葛亮:《出师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文天祥:《过零丁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范仲淹:《岳阳楼记》),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不懈追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类材料,在语文课本中可以说是俯拾皆是。

4.品析语言美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州》成了千古绝唱,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文本中语言都是通过反复推敲,仔细琢磨确定的。即使是不被重视的副词,在表情达意中也有独特作用。以周国平的寓言《白兔和月亮》为例,其中最能体现白兔细腻的情感变化的是副词。A.(白兔)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B.她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财宝。C.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D.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这四个句子中,副词“只”、“就”、“便”、“唯”、“仿佛”等在表意上就有很深刻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提醒学生细细品读这些副词,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白兔对月亮的在乎。语言文学的运用绝不仅仅是个语文知识、技能、技巧的问题,而是和思想、情感、个性等人文因素密不可分的。

二、构建生命互动的过程美

1. 生本对话,潜心感悟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中饱含着前人的生命体验,蕴藏着生活的哲理和智慧,流淌着生命的血液,充分展现出生命的独特性和创造力。所以,每堂阅读课首先必须是每个学生直接面对文本、潜心感悟的过程。生本对话是其他对话展开的前提和铺垫。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留白的艺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经历对自然、人性的不同感受,灵活地、多角度地感悟文本,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和情感交流,形成独立的、独特的对生命的不同体验。

比如在上冰心的《谈生命》一课时,我就多次让学生对话文本,先用文中的话概括作者是如何将生命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联系在一起的,接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春水和小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师:大家用文中的话来熟悉了文章的内容,接下来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春水和小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生:春水最开始只是涓涓细流,后来它不断成长、壮大,成了洪涛,然后它一直前进生长,最终成为了大海的一分子。

生:生命是经历了快乐而痛苦之后终结。

生:人生和春水、小树一样,在旅途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快乐和悲伤,不顺意和得意的事情,但小树和春水和人生一样,不管经历多少都不能停止。

师:在你们总结的春水和小树的历程中,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一句话:“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你觉得是享受吗?

生:生命是一种享受,它有时会遇到挫折,会遇到悲哀,但这些都只是他成长的过程,当他越过重重困难后,回首过去,他会发现,挫折也好,悲哀也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生:我认为是享受,因为他经历的不仅有快乐,也有痛苦,只有经历了痛苦,才会聚集力量,使他充满了勇气,也只有经历了痛苦,才可以从中提炼经验,获得更大的收获。

生:是享受,我们在生命的过程中总会遭遇困难和挫折,春水和小树也是一样,虽然在东流入海,叶落归根之前,会遇到骣岩前阻,树的覆压,但在经历这些挫折时,他们收获的经验,在经历后,他们会变得更勇敢,更坚强地去面对人生,所以是享受的。

师:是啊,生命中不能只有快乐,只有快乐的人生未免显得肤浅,我们必须经历痛苦,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厚重感。这是作者给我们的感悟。那么你们有没想过,作者为什么用春水和小树作比呢?

生:因为树和春水不仅在成长的历程中有着艰辛坎坷的经历,而他们更有相似点的是,虽然他们归化了,但他们更会孕育出新的生命,体现出生命的生生不息。

生:春水在流动,小树在生长,生命在被享受。

生:小树的一生和人的一生很有关系,新生的小树周围有小鸟在他身旁歌唱,蝴蝶在他身边跳舞,就如同我们绚烂的童年,到了树长出了绿绿的浓阴,就如步入中年的人们,茂盛的枝叶如同人们的一份事业。到了树归化后,又生成了一棵小树,就如同人们的传宗接代一般。

师:一江春水代表的是整个生命的历程,它滔滔东流,有时候遇到险滩,有时候遇到细细平沙,它经历着这一切,无论怎样的困难都不能让它回头,无论怎样的快乐也都不能让它停歇,直到东流入海,它才能平静地消融和归化,这不正像宇宙间所有的生命所经历的过程吗?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样多次反复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发生联系,开启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不仅读透了作品,读懂了作者,更读出了自己。

2. 生生对话,倾听思辨

    生命美在独特,美在无法复制。每个学生都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这种独立造成了生命个体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必然产生差异性的结果。而这些差异就是语文课堂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位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得到展示。在上《木兰诗》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全文看,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在传统的解读中,我们都认为木兰是劳动人民心目中具备了忠义孝廉的理想化身,她勤劳、勇敢、机智。但是,我没有搬出教参中现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有的学生说:“一个花家的小女子,大胆地走向战场,克服了想家、思念亲人的情绪,与男儿一样过着艰苦的野外露营生活,立了大功,我觉得她很勇敢、坚强。”有的学生说:“木兰辞官还乡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对爹娘是那样孝顺,为了孝顺,把一个女孩子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战场;为了孝顺,她舍弃许多人苦苦追求的荣华富贵,回家报答双亲养育之恩。”有的学生说:“木兰的生活理想是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耕织生活。”到这时为止,学生的回答都尚未偏离我们传统的解读。但接着有一个学生回答:“木兰是个不忠不义不孝之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分开两大阵营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个个独具慧眼,精彩至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的课堂,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倾听,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借鉴和深入思考,而且能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学会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彼此欣赏。这样的语文课,充满着活力和魅力。

3. 师生对话,点拨引领

教师对于学生阅读的引领体现在课堂不同的时间段。课堂伊始,教师要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生本对话”阶段,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激起学生的思考,打开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渐渐走进教材。在“生生对话”阶段,教师不仅是个耐心的聆听者,还应该是真诚的鼓励者,更应该是平等的参与者。让学生的不同观点多元呈现,而到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师生对话阶段,教师也应“当仁不让”。教师优秀的思维品质及灵活的思维方式,能使课堂更加洋溢创造的分为,能带给学生更多鲜活的知识,能触发他们更多的感悟。恰到好处的师生对话,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巧妙地点拨、引领学生。

总之,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蕴涵着生命意识,几乎每一堂语文课都盈动着生命之美。语文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运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全部的爱心,通过与每个学生进行双向互动式交流,从而唤醒学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提高每个学生的生命质量,使他们的个性都得到健康发展。在民主、平等、和谐、多元、互动的“对话”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都以生活着、思考着、灵化着,同时又都以发展着的生命体而存在。而人的生命,当它以一种本真而上进的姿态不断展现着,进步着时,它就是“诗意”的、就是最美的。愿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能为每个学生的生命奠祭;愿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生命的光彩!

作者:浙江省温岭市温西中学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