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生本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转变 正文

生本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转变

2010-06-09 15:42 林群晓 今日文教6月7日十版

        生本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转变

                                                             /林群晓

        生本教育这一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最初起源于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体系研究。生本教育理念的最根本出发点在于,把学习还给孩子,激发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在研究中,他发现,过去老师一些苦教不果的东西,在某种考虑儿童天性的教育条件下,会使儿童对学习变得兴奋不已,而且每个事实都在彰显孩子们的潜能无限,并由此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我们过去当然也承认教育存在的问题,但我们一般都认为,这是高考指挥棒的毛病,而不是体系自身有何不妥。但是,我们想要说明的是,我们原来的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说,过去我们的教学,一切都是为了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特别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学生现状的改变,以及人们自身的认识,都促使我们作出从师本教育走向生本教育的重大思考和实践。其根本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智能发展和特长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创造。那么,面对生本教育我们教师如何准确定位呢?

     (一)从管理者到指导者、合作者

       师本的教育体系下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管理者,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学生发展的制约者;生本教育更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1、开启学生参与、学习、探究、创造的强烈动机。

       2、指导学生找准学习、探究的方向。

       3、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4、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或自我评价。

        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一课教学中:上课伊始,教师先让学生猜一猜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大胆猜测,学生甲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平移来推导;学生乙说:沿着梯形的高剪开旋转、平移;学生丙说:把梯形对折剪开,运用旋转来推导”……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那么用你们说的办法能否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验证呢?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动脑等亲历活动得出多种公式:

      公式1:梯形面积=(上底+下底)×÷2

       公式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2×

       公式4:梯形面积=(上底+下底)×÷2

        这一环节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也能理解,但只是按部就班,谈不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广泛的自主权、选择权,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舞台和时空。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同学们得出了多种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你认为哪一种好理解呢?

       学生甲:我看用公式1好理解。

       学生乙:我也想用公式1,书本上也是这样的。

       学生丙:公式14相同,我想应该用公式1

         学生丁:四种方法都能求出同一梯形面积,说明都是正确的,但是第二种解法好,文字连在一起最后除以2美观,第二种后边的括号是多余的,第三种中间除以2,总觉得不顺。

        多聪明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是啊,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多种途径的推导都得出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且都正确,其实同学们如将23式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变换的话,都可转化为第一式的……”教师在教学中的放手是胆识问题。有扶、有放,放扶结合,让学生在猜、剪、拼、想、议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中探索、发展,体现了数学生本教育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

      (二)从重传授到重发展

       师本教育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的传授,忽视了的发展。生本教育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注重学生的发展。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培养。同时,还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而要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如:学生在掌握统计方法后,教师设计一道开放题,调查五年级一班和五年级二班学生出生的月份。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完成得也特别好。教师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同学们真棒,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你会越来越聪明,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的。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应用知识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从统一性到差异性

       “杰弗逊教育观认为,人的机会可以平等,但能力却无法平等,尽管每个人都是有可以发展的潜能,但每个人发展的时间、方向、速度、深度、质量等都是有差异的,教育的目标是给所有的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又给所有的孩子提供最适合于他们的有差异的教育,以充分发挥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的能力,显示其各自不同的色彩然而,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统一要求,教师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致使从课程流水线上整合出来的往往是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产品,而不是才情横溢、创意鲜明、能力高强的大写的。显然,一刀切的统一性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害于人才的培养。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个一直为学不好数学而苦恼的女孩问我什么叫自然数。我没有说教,只写了一些数让这个孩子把自然数找出来,看她全找对了,就肯定她——已经懂了。这女孩既高兴又惊异地问我:老师,难道不用背自然数的定义吗?我又肯定地回答:不用。接着,这个女孩要求我给她补习一下分数的加减法,直到学会了才罢休。后来,这个女孩判若两人,仿佛治好了心病似的,对数学的恐惧感消失了,不到一年,她的数学成绩从不及格上升到优等生行列。我想,从这一案例不难看出,老师对学生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引导,就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取得的成果。

     (四))从单向交流到综合交流

       生本教育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进行教学,师生共同讨论、研究,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式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主体结构。这是一种最优化的信息传送方式,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我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说些什么。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呀,那个墨水盒正面是正方形的,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再举起那个墨水盒,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时我感到很欣慰,不再可惜原来设计的环节没有用上了。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再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五)从模式化到个性化

      教学方法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陈规,而是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应使课本上的知识起来,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排、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

     3、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风格就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

        有一位性格开朗活泼的年青女教师是这样教学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自编童话故事。教师启发学生:小兔子、小猴子、小松鼠和小刺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小朋友根据图画展开想象,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咱们比一比、看一看,谁编得好谁将得到故事大王奖。请大家试试好吗?在几分钟的沉寂里,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纷纷登台发言。其中一名学生说:我编的故事名字叫《小兔请客》。小猴子、小松鼠、小刺猬上个星期天帮助小兔子种了一天萝卜。小兔子心想:我该怎么谢谢大家呢?有了!去果园里摘一些新鲜的果子请伙伴们尝尝鲜。于是,小兔子就到果园里摘了五盘新鲜的果子,每盘10个,请同学们帮我算一算,小兔子一共摘了多少个果子?看来,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创新意识,结合实际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必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为了孩子们,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生本教育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作者: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峰江小学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