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品味语言 培养语感 正文

品味语言 培养语感

2010-05-18 15:13 唐婕 今日文教5月17日六版

品味语言  培养语感

                      /唐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此处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

那么如何更好的落实《课标》提出的目标,培养学生高品味语感,让品味语言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和能力呢?结合自己多年在一线的教学,谈几点心得与大家共勉:

一、于“文眼”处品味

品味语言是理解教材的捷径。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曾说过,阅读教学要抓住文本的“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文本中的“领”就是课文中的精髓和精彩,就是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或关键问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文眼”。在阅读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个“眼”,在学生阅读和感悟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赏析能力,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当然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如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就可以紧紧围绕“沉醉”这一文眼展开教学。

问:作者是大醉于酒还是大醉于景呢?(学生读词讨论之后会认为作者大醉于景会更有意境。)

全文一共三句话,接着让学生通过读词,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给每句话拟上一个带上“醉”字的标题。其实是把整首词定格为三幅画。

第一幅 “醉溪亭”:溪亭四周,到处盛开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特色,置身溪亭,诗人感觉自己就是一朵荷花,正翩翩起舞呢!观赏着荷花,感受着凉风,畅饮着美酒,这是在天堂才会有的享受啊。

第二幅 “醉藕花”是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荷叶荷花。诗人沉醉其中不知不觉就已行了很远了,来时的路已被无边的荷叶荷花、茫茫的夜色所笼罩。竟把小船划进了荷花塘的深处。

最后一幅 “醉鸥鹭”。在诗人慌乱击桨、夺路而归的当儿,眼前出现一群黑压压的水鸟,它们拍打着翅膀飞翔着,盘旋着,有的还不住的鸣叫,真是难得的奇遇啊!

郊游晚归,“沉醉”是关键,因为沉醉,所以表明“兴尽”,而兴尽晚归,才会误入藕花深处,误入带来的是惊起宿鸟齐飞,这情景是多么令人悠然神往,久久难忘,否则怎么会有开头的“常记”。

这个“醉”字,多么精巧,多么感人。

二、于人物形象处品味

文学作品中最出彩的就是作家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特点,从而塑造出一个个个性鲜明,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感受人物形象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安排了《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逗笑众人的场面描写。教材编排意图是感受众人笑的神态的不同。但这样一段精彩的描写,如果只用来辨析“笑”得种类,就有些可惜了,在教学时,我们不妨跳出教材要求,文尽其用。课前先请学生搜集有关《红楼梦》人物的资料,对作者笔下的主要人物有一个粗浅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找出描写个人不同形态有关“笑”的语句,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让学生们经过分析、揣摩,甚至是模仿人物的表情、动作,从而进一步深刻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 史湘云豪爽;林黛玉娇弱;宝玉任性;王夫人内敛;薛姨妈本真;探春爽朗;惜春矫情。下人地谨慎。凤姐城府。贾母笑地富态跟威严。

更有读过《红楼梦》,爱思考的孩子会指出,曹雪芹没有写薛宝钗的笑。经过大家的推敲分析,这跟作者要表现的宝钗的性格有关,山中高士晶莹雪,心冷的宝钗大概想保持自己的大家闺秀的典范,不愿轻易取笑,更何况是为了一个俗人。

接着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这些人物的故事呢?学生们就会你一言我一语,把大观园中的人物顿时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课堂上,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巩固了所学知识。最后,可以布置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人群,开展“主题描写”活动,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写作方法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文本语言的精彩之处,寻找有效引领学生研读课文的“点”进行深化,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联系生活体验,逐步感受、揣摩、体味课文语言的深层含义、特殊情味,纷呈语文学习的精彩,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作者: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新晓双语实验小学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