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 正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

2014-05-30 11:03 文/颜美添 科学导报现代教育周刊2014年6月3日
       当前,新课改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呢?笔者认为:“一要提探,二要指究。”可见,探究问题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探究问题要引人入胜
  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最好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致;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好的提问可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起到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正因为问题是学习之源,所以,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无疑就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思维的火石。因此,巧妙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进行教学时,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利用相关的生物事实和生命现象,切实、巧妙地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和兴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叶片结构”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有效,我没有照本宣科、枯燥地去讲解叶片的结构,而是从现象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雨后植物宽大叶片上的水珠,为什么不能渗到叶片内部?②植物的叶片为什么上面的颜色深,下面的颜色浅?③植物的叶片为什么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制造有机物?④将一片绿叶抛向空中,落地时哪一面朝下的可能性更大?又如,在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学时,也提出了四个问题:①水果储存的时间长了,为什么就没有甜美的滋味?②萝卜放久了,为什么会空心?③过了冬的大蒜,为什么会变轻?④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为什么会感觉发烫?
  这样的提问,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急切地想知道答案。于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很顺利地就开始了新内容的教学,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探究问题要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的关键就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上,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设计的问题应能让大多数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可以回答。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可让成绩中、下层次的学生回答;稍难的题目,让中等的学生回答,如回答有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补充,必要时可展开讨论,这样既提高优生,又带动后进生,做到共同提高。例如,在初中生物“茎的结构”一节教学中,我分别设置出难、中、易三部分题,难: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回答为什么小草的茎没有槐树的茎粗?中:说出木本植物的每一部分功能?易:看木本植物茎的平面结构图,说出各部分名称?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可以回答问题,增强他们对成功的体验。
  所以,教师在提问的各个阶段都要认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随时有被指定回答的可能,使其思维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探究中来,并从中受益。比如,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先说出问题,略作停顿,再让学生回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思维的过程。而不是先叫出学生,再说出问题,更不是把疑问抛向某一个人。千万不能只提问好学生,不提“差生”;或者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使大多数学生成为“局外人”;或者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这些都与“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三、探究问题要突出重点
  探究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所有的问题应该是紧紧围绕教材的主要教学点,让学生可以一旦解决了所提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这方面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问并非毫无章法的信口开河,而是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发挥提问“提纲挈领”性的作用。
  例如,在讲述《脊椎动物》一节时,我先指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然后提问: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在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这些动物身体里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无脊椎动物。有些动物的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类动物就是脊椎动物。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动物,于是就顺理成章引入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脊椎动物这一课题。又如,在“预防近视”专题时,教师可提出以下5个问题①眼球的构造是怎样的?②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③当前社会近视眼为何呈现低龄化?④如何矫正近视眼?⑤现有预防措施到位是不是一定不会变成近视眼?
  总之,课堂探究的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产生疑问,充分调动其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要想在生物新课程下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掌握探究这门艺术。因此,好的教学方法,再加好的探究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活酶”,强化记忆的“催化剂”。
                                                                    (作者单位:广东省五华县大坝中学)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