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金星 马维琴

《人民艺术家网》首席记者马金星(左)采访宋玉芳(右)
在当代文坛,宋玉芳(笔名璐瑶)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持续的创作活力,逐渐受到读者与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等多个重要文学组织的成员,她的创作跨越诗歌、散文、楹联等多个领域,作品见于国内外百余种报刊与权威选本,展现出宽广的文学视野和扎实的写作功力。
璐瑶出生于河南,6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黑龙江大庆。中国石油大学毕业。供职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自幼酷爱文学。《璐瑶的世界》《国际诗歌文化传媒诗词方舟》创始人及主编,并担任多家文学刊物的顾问。她曾参加北京开放大学作家班学习,不断深化对文学的理解与实践。其出版的《璐瑶的世界》《璐瑶诗词》等作品集被中国国家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多家机构收藏。部分作品以中英双语版本发行,被美国等多个国家大学图书馆收录展出 。
她的文学作品多次入选《诗刊》《诗选刊》《中华辞赋》《中国文艺家》《中国诗歌》《中国文化》《中华民居》《文化月刊》《绿叶》《海燕》《延河》等国家级、省级刊杂志。并见于《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作家报》《文化参考报》《中国家庭报》《香港诗人报》《海华都市报》《华页报》《综合新闻报》等国内外重要报刊及媒体平台。在创作主题上,璐瑶注重时代精神与文化传承的结合,尤其在抗击疫情、庆祝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创作中,以真挚情感和巧妙艺术手法传递积极能量,部分作品及年度选本被相关纪念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海图书馆收录馆藏。
璐瑶曾荣获多项文学奖。如“秀水泱泱 红船领航”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诗歌征文优秀奖。“丹江杯”赛事一等奖。全国优秀文艺作品第五届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一等奖。“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一等奖等。青年文学家理事会优秀作家奖。年度创作上荣获年度创作榜样人物奖等奖项。
璐瑶自2016年搭建《诗词方舟》和《璐瑶的世界》两个自媒体平台以来,诗社已集聚3000多位诗友,仅《诗词方舟》至今已出刊2479期,作品几十万首。为国粹传承大展新篇。她秉持“人品、诗品、作品”三优原则,以诗会友,团结友爱。 坚持“旧学新知熔为一炉”,既传承经典又创新发展。 弘扬宋韵唐风的同时又推动了国学普及,为中华文化传承贡献卓越,成绩突出,先后培养诸多文人墨客, 多年来她与“船客” 共赴共鸣。有不少诗家已在各媒体、微平台担任要职、有陆续加入相应的市省级诗词协会,还有的自己另创办起诗社,自媒体平台。她不断激发友人热爱诗歌热爱传统文化,不断调动创作热情。她亦致力于推动民间文学交流与国际文化传播,通过创办文学平台、参与中外诗歌研究,促进华语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互动对话。
璐瑶的作品题材广泛,情感真挚且富有深度。像在《一盏盏灯笼,又点亮了夜色》里,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过年时的情景,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团聚的渴望 ,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家与亲情的眷恋。在《红嘴蓝鹊把我的致敬站成光辉》中,诗人通过回忆“佝偻的身影,和一口的乡土音”,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乡村生活的画面,唤醒沉睡的小山村,表达了对故乡和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 。
“一直以来,我都尤为喜欢这铁树/情感饱满,独特的铁质叶脉/令生命不停澎湃/从不疲倦,年复一年/日夜奔流,在岁月的长河里面/那热情的火焰,就如两鬓白霜/只增不减。”这是璐瑶在诗歌《一些花还在盛开》中的诗句。她在近体诗《松基三井礼赞》中写道“一滴原油千滴汗,百年国业万年情。松基三井慧根厚,大庆精神再启程。”作为大庆油田工人,她热爱家乡大庆、热爱石油事业就如爱她自已。她还笔耕不辍地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在纪念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时,璐瑶写下《西江月·纪念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策马横刀驱寇,挥豪泣血留笺。枪林弹雨志如磐,热血冲开春苑。铁镣难拘赤胆,钢刀更见贞坚。灼胸刺指酷刑煎,浩气长存不变。”从以上这首词中,就能深切感受到她对抗日英雄的崇高敬意,通过对赵一曼英雄事迹和坚韧精神的刻画,让读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仿佛穿越历史,几乎“看到”英雄在烽火岁月中的英勇身姿,使英雄的精神,得以在文字中永恒流传,激励着当下奋发图强的人们。
在璐瑶看来,诗歌与文学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时代与历史的见证。她对《人民艺术家网》首席记者强调说:“人民作家应具备文化的使命感,以真诚的创作贴近人民、书写时代。”未来,她将继续深耕文学领域,探索更多艺术表达的可能,为读者带来兼具审美价值与思想深度的作品。
(组稿编辑:马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