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的真空中触摸灵魂
——《璐瑶的世界》的语言诗学与艺术探险
《璐瑶的世界》作者:宋玉芳
二
就像杜甫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前半段 “涕泪满衣裳” 是真真切切的喜,后半段 “即从巴峡穿巫峡” 是想象的归乡路,虚实一搭,喜悦就炸开来了。
《人民艺术家网》执行主编(首席记者)马金星,采访《璐瑶的世界》作者宋玉芳女士
在《残阳下》也是这样,用实景勾着虚情,把对母亲的牵挂写得又细又深,读着就想抱抱家里人。
璐瑶的诗不只是 “抒感情”,还藏着对生命、命运的 “琢磨”。《相遇》里写:“一粒米,遇到水 / 是孤独的 / 一碗米,遇到水是幸运的 // 很多时候 / 你都在感慨 / 命运之手的乏力”。就这么个 “米遇水” 的日常小事,被她翻成了对命运的思考 —— 平常物件一下子成了 “敲开生命本质” 的钥匙,诗就不只是 “抒情小短句” 了,多了份思想的重量。
三
现在的文坛挺热闹:各种思潮、流派撞来撞去,创作看着繁花似锦,可 “喧嚣” 和 “浮躁” 也跟着缠上来了。不少人追着流量跑,把技巧当外衣、辞藻当胭脂,写出来的东西看着花里胡哨,一咂摸全是空的 —— 没了生活的根、没了情感的底,读着跟嚼干蜡似的,过眼就忘。
张永波
(责任编辑:土火 编辑 马晓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