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之旅>> 来湄潭,觅一壶茶 正文

来湄潭,觅一壶茶

2023-07-17 14:29 姜红霞 本站原创
姜红霞(贵州)
 
        茶,被奉为世界三大非酒精类饮料之首饮品,茶圣陆羽眼中的人类生存第一要义。
        中国的土地孕育出世界最早的茶树,中国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饮茶历史,被称为茶的故乡。
        百姓日常生活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有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在我国早期的历史中,茶是作为“药茶”出现的,到了唐朝,人们认识到茶有提神明目、减肥、精神愉悦等作用,更称茶为“万病之药”。
        古籍中有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去到云南的西双版纳,进入瘴气区,很多士兵都患了眼病。诸葛亮让军医拿茶叶给士兵熬水喝,并用茶水洗眼睛,很快士兵的眼病就好了,并取得很大的胜利。
        茶界院士陈宗懋说:“饮茶一分钟,解渴;饮茶一小时,休闲;饮茶一个月,健康;饮茶一辈子,长寿。”
茶叶,曾帮助神农解“七十二毒”,曾在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传递文化友谊和民族情怀。在那个战火纷飞、国破山河碎的特殊年代里,茶          叶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
       几千年来,中国人用一片片茶叶,述说着悠悠香茗婉转悠长的故事,从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起,这一片片叶子也开始在贵州湄潭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演绎着非凡的故事。
        湄潭,拥有着适宜的地理纬度(北纬27°)、海拔高度、气候温度、空气湿度和土壤酸碱度等独特优势。
        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中国人民遭遇前所未有的人类战争灾难,在民族危亡之际,民国政府为发展战时茶叶经济,以出口换取战略物资,选址在湄潭创建中央实验茶场,从此,湄潭开启了中国近现代茶叶规模化种植和贵州茶叶工业化生产的历史。
        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曾亲自参与选址落户湄潭,著名茶叶专家刘淦芝、李联标、徐国桢等在湄潭从事茶叶科研、生产和教学。
        历史选择了湄潭,从此,湄潭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从此,湄潭儿女始终抓住茶叶不放,用勤劳的双手详释着关于中国现代茶业的那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故事、详释着与茶的渊与缘。
        在唐朝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了湄潭的种茶历史,并说“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地处云贵高原黔北腹地,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的湄潭,特别适宜于茶树生长。
        湄潭茶因质优品好,还成为历代朝廷贡品。明洪武年间,设在大娄山余脉一侧官堰文家场的容山长官司,就有韩、张二氏每年必须将本地所产茶叶交播州茶仓,作为播州宣慰使司向朝廷进贡的“贡方物”。民国三十九年《贵州通志·风土志》记载:“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
        湄潭没有辜负历史的重托,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历程后,茶园面积从二十世纪末的不足五万亩,发展到现在的六十万亩。茶叶加工企业已达六百多家,茶叶加工大户二百八十余家。茶馆茶楼经营者遍布城乡,已达四百多家;茶叶经营户百余家,茶叶专卖店两百余家;茶产业链不断延伸,研制生产了茶多酚、茶叶籽油等十二类深加工产品。全县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经营者已达三十万人。
        湄潭没有辜负历史的重托,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贵州茶产业第一县和全国茶园面积第一县、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一名等好成绩。同时,也留下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旧址等一大批珍贵的茶文化资源。这些茶文化资源,历史悠久,保存完好。不仅保存了自民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所有与茶叶种植、科研和加工有关的茶园景观、房屋建筑等上百处,还完整保存了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两条木制红茶生产线及各类种植、加工、科研机具、仪器等上万件,以及为其提供原料的明清及民国老茶园数千亩。尤其重要的是各种木制机具的完整性,在全国极为罕见,是二十世纪我国重要的茶文化遗产。这些茶文化遗产的存在,不仅是研究湄潭县、贵州省乃至中国近现代茶叶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在世界上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直以来,湄潭坚持把茶叶质量安全作为茶产业的生命线,茶农宣誓“宁要草、不要草甘膦”,大力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守护“干净黔茶·全球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第14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开幕当天,全国首个茶产业环境保护法庭在贵州湄潭诞生。湄潭以茶博会为纽带,人以茶会友、以茶论道、以茶扬文、以茶兴业,只种生态茶、有机茶;只做匠心茶、干净茶;只卖良心茶、放心茶。湄潭位居中国茶叶百强县榜首,这是必然。
        茶届院士陈宗懋高度赞扬湄潭的林茶相间的生态茶园是一流的,全世界少有的能够集茶园生态风光、茶文化景观(天下第一壶)、茶叶加工、茶馆休闲业于一身,在全国只有湄潭做到了。
         在湄潭,目之所及皆是生机盎然,微风轻拂茶香醉人心,不仅能感受万亩茶海翻碧浪的磅礴气势,还能享受枕着茶香入眠,听着鸟鸣醒来的幸福甜蜜;享受茶叶解渴、保健、养生的好处;尤其是享受着这份绿色红利的湄潭人,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
        就如作家肖勤笔下的“一生只等一壶茶”,大街小巷的茶馆里,五十岁以上市井男人坐茶馆那份执著、那份悠闲,一边喝着茶一边谈天论地,总有摆不完的龙门阵,似乎专为等一壶茶而来。等一壶以色绿馥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誉满神州的湄潭翠芽,等一壶汤色鲜红、味甘气香、性温如玉的遵义红,等一壶金花姑娘、等一壶龙泉剑茗、等一壶贵州针、等一壶兰馨雀舌、等一壶古树茶......等一壶“有故事、有味道、有内涵、有文化”的好茶。
        近年来,每年约有500万游客来到湄潭,多半也是为觅茶而来。
        茶,就是一种有着深厚内涵的物品,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泡茶有学问,沏茶有要领,有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对于茶的认知,不仅仅是去了解它实物上的特性,还要去了解它几千年的文化,了解它最深处的东西。
        儒家中庸之道植根于茶道之中,主张人在饮茶过程中进行思想沟通,从而创造出和谐的气氛,达到互爱、互敬、互助的友好境界。佛家禅宗以茶助禅,明心见性。僧人从苦涩的茶味中理解人生的苦难,得悟正道,实现了佛性与茶性的结合。道家思想崇尚清净无为,追求淳朴、自然、淡泊的人生。茶圣陆羽的《茶经》,无疑将历史、文化、传统和生活的理念推向极致。
        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爱茶,就是爱上一种有品质的生活,品质人生,岂能无茶?
        愿你寻寻觅觅、心心念念的那壶湄潭茶,能如你所愿!
 
       作者简介:姜红霞,女,笔名伊人。发表作品多篇,有论文获“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全国中小型图书馆联合会2016年研讨会征文二等奖。散文《我家的衣柜》《女人四十》《关于酒》《这山、这水、这城》分别获第三、四、五、六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人气奖、优秀奖、三等奖。《请你喝碗油茶汤》获第三届世界华语“抗疫”童谣童诗大赛抗疫专场赛成人组优秀奖。获第一、二届《奉天》公益诗歌实力诗人奖。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