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消逝的北京城 正文

消逝的北京城

2021-09-23 10:54 马若熙,穆雨彤,唐洁 今日文教周刊
北方工业大学   马若熙 穆雨彤 唐洁
         那日看到网上所谓的北京必去景点,突然起兴,想去回忆一下梦里的北京城。我走到大栅栏,这个自明朝永乐年间就屹立于老北京的街 道。
         我印象中的大栅栏,有着一种吵吵嚷嚷却不令人反感的烟火气,街上商店该有很多,却又不尽相同,会有三庆戏楼传来的咿咿呀呀,瑞蚨祥门口该摆着一两件花色绚丽的旗袍,有推着推车叫卖的小贩,和游客说着街上的源远流长,末了还会笑着给孩子拿上一串冰糖葫芦……
         但是那天,我走过大栅栏,青砖路面,鳞次栉比的屋宇,街上游人络绎不绝,周边的商贩用大喇叭叫卖着什么所谓的北京特产,翻新的仿古建筑总让人在熟悉里觉察到一丝冷意。
         我又走过南锣鼓巷,走过杨梅竹斜街,走过鼓楼,他们无一例外,被规划得整整齐齐的街道,同色系仿古的建筑,甚至于路边开的小商店都那么相似,我甚至会有一刹那间的恍惚,不知我置身何处,我没看到胡同里摇着蒲扇下棋的大爷,没听到闲暇之余小商贩谈天说地,如果不是路边的牌匾,同质化的街区甚至让人分不出此刻置身哪里。
         今昔依旧,恍若隔世,文明从来都是铭记历史的丰碑和文化灵活的殿堂。在北京它拥有着最现代化和历史化的交融,老北京,所谓老北京是其历经八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古都,文化不断传承而老北京的胡同便是北京城最美丽的一抹风景。我作为胡同里长大的孩子,在我有限的记忆中,回顾到在儿时胡同的人情味早已消失殆尽。记忆里的应是最充盈而美好的,记忆的北京城是包容的、热情的。
        在胡同里遛鸟散步的老人们不见了,胡同里堆满了私家车从而无法通行;在胡同里沿街叫卖冰糖葫芦和推着自行车座子上放保温箱卖冰棍儿的小贩们不见了,多的是将自家门面商业化挂着几个刺眼的大字“老北京传统…”;在胡同里再没有乘凉的古树只剩老树根在胡同口,再听不到京腔京韵的招呼声,多的是街上的荒凉和旅游业爆发的走马观花的参观,城市中也多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声音,它并不纯粹;在胡同里再没有悠闲下棋,摇着蒲扇,吹着小风的晚霞惬意时光,多的是急促的现代化进程让来往北京城的人们,无暇驻足欣赏一下老北京胡同的美景与魅力。城市规划和古城改造保护的推动下北京城在变化,在《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中,古建筑在被翻新在被整建,北京城在消逝我们在这个城市的痕迹在被一点点擦拭,留下的是老一辈人的记忆和几张残存的照片。
        那一天,我从充斥着高楼商铺的现代繁华中抽身而出,慢步而游,在民间市坊中、小巷胡同里穿行。日光轻斜,我一转身,拐进南柳巷。目光可及的是青灰色的墙体砖块,这里道路很窄,所以少有车辆往来,听不见汽车轰鸣。有老爷子摇着蒲扇坐在自家门口打瞌睡,而他的对面也是一处居所,上头挂着牌匾,上书“晋江会馆”几个字,正是林海音的故居,那大门已经掉了漆,有树隔着院墙探头,也不知是那年栽种的了。虽说是名人故居,可这里却少有游人留心,不比其他那些旅游景点人头攒动,也不知是幸事还是憾事。
        继续转一转吧。这里是丰富胡同19号,与晋江会馆一样,也是间普通的小院,也是游客不多,而“文艺界尽责的小卒”,就在这里。院内的花草、树木、鱼缸错落有致,穿过庭院,进入屋内,隔着玻璃围栏,那是老舍先生的会客厅,厅内的木桌上摆放着水果——为的是能让果香盈满屋室,倒比用香水之类有趣得多。而青色铁栏围着的那边是卧室,一张小床,上头的花样正与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家中的相似,让人倍感温度。
        至今我仍然在想,北京,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她不应该是繁华的金融街、喧闹的商场、同质化的人造景点,甚至单去看那紫禁城、天坛也总感觉少了点味道。她应该有自己的文化情怀。在现代飞速的发展中,应该让一座城市留下历史沉淀下来的那一份温度。北京城在“消逝”,具有真正人文气息的砖瓦怎能就这样渐渐冷却破碎?终有一天我们会想起那些从我们身边溜走的文化和故事,痛楚之时也会想驻足思考一下吧。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