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2013年山山乡土文学及摄影作品汇报展 正文

2013年山山乡土文学及摄影作品汇报展

2013-11-19 13:51 文/山山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年11月18日

        2013年山山乡土文学及摄影作品汇报展  

      作者简介:山山,男,原名:李玉明。现供职于《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编辑部,文学和书法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

                                                          父亲与麦田
                                                                诗/山山

立冬前的山野 祼露灰色的肌肤
和山里汉子结实的臂膀媲美
一朵约是最后绽放的野菊花
妩媚地冲着山里女人扭着细腰
笑而不语
站在田间地头的父亲
静静地守望着那块
年年给全家带来收获
和希望的麦田
我的布鞋在田地上
留下了浅浅绿痕

父亲双膝跪在养育
我们的田地里
小心翼翼培土保墒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疼痛
又一次潮水般涌上我心

来年小满或者将来
我想放慢节奏在麦田中
静静待一辈子
用脚步丈量出
这里每一方土地的肌肤
和我爱的人手牵手在
田地中烤麦穗
与孩子在麦垅上追蝶捉虫
细细体味父亲留给我的
一辈子的麦田人生

泥土边的故事

诗/山山

我把眼睛藏在故乡的树叶上
看父亲
在麦田里挥动镰刀
任汗香飘散风中


我把耳朵贴在树叶上
听玉米拔节
吱吱吱作响
松动的田地
瞬间丰满了粮囤

我把灵魂藏在泥土里
嗅泥土的芬芳
听娘亲唤儿
回家吃饭的声音
一声又一声

双亲哪
你们的犁耙技能已在
儿手中失传
只是
儿远行的心 
终不能忘记犁耙的技能

双亲哪
你们用银丝
拴着犁耙的一头
耕耘在岁月长河中
牵扯着儿
流浪的魂

          2013年山山乡土文学及摄影作品汇报展

                                                           笑对人生

                                                                   文/山山

      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大部分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当时1000万人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轧而死者无数。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绝收”,农民开始吃草根、树皮。后来,草根几乎被挖完,树皮几乎被剥光,豫北地区好多县也在大灾之列。
       不愿在家等死的年轻人开始逃亡到没有受灾的地方。至今我还有好几家近亲在山西和陕西等地生活着。年老的人和不愿离家的人每天除了面对饥饿的威胁还要面对头顶上敌机的轰炸。
那时节,不到十岁父亲和奶奶相依为命,父亲和奶奶每天还要到田地里“找”食物,他们从各家各户石头砌成地堰的墙窟窿中找到灾前的干瘪豆角,一个豆子一个豆子地捡回来,然后和树皮混到一块儿,放到村中的大石碾上碾成沫儿,熬成稀糊糊。村里已经有人到地里捉到成堆蝗虫一日三顿或蒸着或煮着吃了。这东西在现在偶尔吃可能是佳肴,可吃多了就会过敏中毒而死。不愿吃蝗虫中毒的人就开始吃观音土,因吃观音土而排泄不出来,已经又死了好几个了。死人在那个特殊年代已经在村人记忆中淡漠了。这样的凄惨光景持续了许多年。“一切都会过去的”。父亲这样说。
      解放后,父亲在“文革”中受过批斗,为了生活,每天撵着家里的毛驴天不亮到离家百里开外的煤厂驮煤,卖煤。带着孩子们赶着驴车从600米高的矿山上拉矿。一车800斤,只挣几毛钱。为了生活,他还唱过大戏,扮着旦角。母亲患了癌症,他白天劳作,晚上还要照顾她。他一生含辛茹苦抚养了7个孩子,70多岁了却依然很守时的下地劳作。在如今我们年轻人看来天方夜谭的事情父亲往往都会一笑了之。“不是啥大事儿”。
两年前,父亲患了偏瘫,主治医生说,根据父亲的病症,能站起来的几率微乎其微。可父亲凭着刚毅的性格,硬是锻炼成了独自行走……
       父亲一路走来,愈挫愈勇,愈败愈战,造就了他坚韧不拔,开朗乐观的性格。坚强地微笑,生命中就会充满奇迹。
      “一切都会过去的!”“不是啥大事儿”……

                                                        头茬儿香椿

                                                               文/山山

      我结婚后,父亲在我简陋的小院里栽了两棵香椿树。约是暑假,他叮嘱我每天早晚浇水,我不屑此事,记不清自己浇没浇过几次水,但是香椿树却如大山里的男孩儿般耐实,居然顽强地活了下来。
      来年的夏至前夕,香椿树居然发芽了,抽出了嫩黄的小芽儿。近闻,散发着幽幽的香味儿,很是诱人。
      又过几天,邻居说可以掰着头茬儿香椿吃了,第一茬儿香椿最好吃,再不吃就老了。下午学校放学后,我小心地从树上掰下一些,做成香椿炒鸡蛋,一吃还真是人间佳馐。
暮色时分,父亲一瘸一拐地拎着一个塑料袋进了家门,“菜园里香椿树上的头茬儿,你们小夫妻先尝尝。”我竟无语凝噎。父亲拖动着过量劳作的劳伤腿又一瘸一拐地向自己独居的老宅走去。
      有一种爱,它是深邃无言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那就是宽广无边的父爱。

       2013年山山乡土文学及摄影作品汇报展 

      2013年山山乡土文学及摄影作品汇报展 

                                                                捉蝎子
                                                                      文/山山

        我的老家属于山区,风景很美,山如环,水如抱,空气清新,井水甘甜。晨闻鸡啼,夜听犬吠。尤其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景色美得更是无法描述。我和我的乡亲们就在这个民风淳朴的小山村生活着。每年的惊蛰过后,天渐渐暖和起来了。一些儿出不去打工的人就开始寻找一些生计的小伎俩了,由于家乡没有什么可挖掘的资源,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捉蝎子成了农闲后一些男人,女人和一些孩子生计的小支柱了。
        蝎子又名全虫,全蝎。主产于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山区地方。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者,称为“春蝎”,暑期中称为“夏蝎”,立秋后称为“秋蝎”。蝎子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可见蝎子不失为一味好的中药材。
        天儿越来越暖和了。闲散的农人三五成群,手里提着小号钢筋做成的简易钩子,长的医用镊子,也有用一只筷子分成两半做成的镊子,镊子是用来夹住蝎子的尾部,还有就是厚的奶粉袋子,奶粉袋子上夹上夹子,捉到蝎子后放进袋子里,用夹子封好奶粉袋子防止蝎子爬出来扎伤人。农人们一个个肩上挂着水壶,口袋里装着干粮,形如打仗的气势,开始奔赴各个山头。一登上山坡就开始了“工作”,捉蝎子是个技术兼力气的活儿,蝎子由于夜晚活动,说不好钻到了大石头还是小石头的下面。你费了好多劲儿掀一块儿大石头底下也许什么也没有。山坡上到处是活放的石头。说不定一烟盒大的石头下面就有一对儿蝎子呢。还有就是靠你的运气呢,自己守着这一小片地儿,把大小石头翻个遍,就能收获小半袋呢。有的有力气的女人也是不示弱,男人翻不动的石头被女人掀得翻身了。碰到特别大的石头,女人会喊不远处的男人过来帮忙一块儿掀石头,如果石头下面有一对儿大个儿的蝎子,一人一只;如是一只大个儿的,一只小个的,喊人帮忙的女人得到那大个儿的,小个儿的归帮忙的男人。如只有一只,蝎子就归女人了。也有一块儿大石头底下好多只的蝎子,不过这样的情况一般到蝎子繁殖的季节,夏季时这样几率的多一些了。一般均分就行了,不会有什么矛盾出现的。
        开始三三两两的人还能挨着,这个喊一嗓子“捉到一个大个的”,那个叫一声“捉到一个小个的”。随着石头一块块粗略的翻过,人渐渐地分散开来。你在这个山头,他却在那个山脚下了。临近中午,收获了蝎子的人坐在一块儿高高的石头上,左手取水壶喝水,右手啃着干粮。站在石上大吼几声。全身的疲惫一扫而光。跟在大人后面捉蝎子的孩子此时也不示弱。依然不休息。一边啃着干粮,一边用鞋踢着身边的小石头,期望能翻出来不管大的还是小的蝎子来。运气好的话还真能捉几只呢。有的孩子在石头底下还能找到刚生下的小野兔和小鸟呢。孩子们会欣喜得就再不捉蝎子了。美滋滋地回家去了。
        中午的路上,有些收获不大或家里有事的农人已开始回家了。吃完饭后有的还要在离家就近的山上寻思着捉几只呢。
        还有一些孩子“投机取巧”,趁着中午农人们回家的时间,偷偷地跑到农家的地堰上捉蝎子,由于山区的地堰上都是用石头砌成,而且田里土质肥沃,小虫居多,蝎子吃完小虫,一般会选择农家地堰边上的石头来暂时栖息。所以地堰上石头一般是一翻一个准儿,大大的蝎子就在下面藏着哩!但是一般翻过的石头就都落到别人家的田里了。害得农人们大半天得砌地堰。村里的大喇叭也一直宣传着不让孩子们翻地堰上的石头捉蝎子呢。要是被逮着,自家的大人得给对方砌好地堰呢。
        此时的山涧里依然是石头滚落山下“噼里啪啦”的声音,一如过节鞭炮声,惊的山上不知名的鸟儿和野兔有点惶恐不安。
        夕阳西斜,三五成群的男男女女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一回到家,就把奶粉袋里的蝎子放到了吃完罐头冼净后的空瓶里。瓶盖上用铁钉钻几个小眼,防止空气不流通闷死蝎子。待到有收蝎子的到村里时再把蝎子一并卖掉,尤其孩子们收到卖蝎子的钱时,大人们是不会花孩子的钱的,节俭的孩子会把钱存起来,买一些学习用品,有些馋嘴的孩子也会把钱偷偷地买一些没有吃过的好东西来解解馋。
        隐约记得从我上小学时起就开始有了这项贴补家用的活儿,一直到我二十年后的今天,还有农人延续着这样的活计。再后来,科技发达了,有的农人不再白天捉蝎子了,改成晚上用充电的紫外线灯照蝎子了。在黑漆漆的山上,乍一看星星点点的灯光,蓝莹莹的形如鬼火。不过南方人产这玩意儿可真是厉害,听村里的捉蝎子“能手”说,现在白天再到山上捉蝎子,已经很少能在石头下面翻到蝎子了。濒临绝种的危险。晚上用紫外线灯照蝎子一晚上能捉半斤,有的一晚上能捉一斤呢。而小蝎子两到三年才能长成一个大蝎子。两年的时间现在的山上已不再有大蝎子了……
        也许再过若干年,我的孩子已不再认识什么是蝎子了。也不会再有我们童年捉蝎子的乐趣了。又到捉蝎子的季节了,不禁有点儿怀念那个季节 了。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