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社团>> 校园故事两则 正文

校园故事两则

2011-08-08 10:16 张兆年 科技信息报 今日文教

陌生人

后来的某一晚,我梦见他遭遇绑架打电话求救于我的情形,他的声音颤栗而急促,话语里满是恐惧而节奏混乱。不过好无奈,我完全听不懂他所说的内容,那如同枪林弹雨一般的维吾尔语。

    《月满轩尼诗》中有一位负责暗示故事本身亦真亦虚,或者说揭示生活之细微妙趣的人物,他叫冯乔乔,缠着布头巾的印度人。他的第一次出场是在张学友和汤唯的初次约会的茶餐厅,附上一段怪诞得不着逻辑的对白,后来又在张学友的梦中扮演催梦人,或者是鬼鬼祟祟路过电器行的嫌疑人,甚至便衣警察等等。

     但无论是出境时长多少,扮演何种角色,与主人公是否构成关联,他的上下场都无碍情节兀自的发展。是的,他是作为符号存在的,代表我们生活中众多不足道然而确确实实存在,以陌生人的姿态观察着我们的视角。

     我的生活中也有相似的几多号人物,其中便包括他,一位农学院的新疆人。我时常在宿舍见到他,并且只在宿舍见到过他。有时是在过道的擦肩而过,有时是水房洗漱时的匆匆一面,难得的也曾在天井遇见,他有时咬着干面包的碎片正充饥,有时则认真地坐在铺纸的水泥地上弹着吉他。

     渐渐地,我慢慢形成了对他肤浅的印象,维族男生,165左右的个子,平头,面颊因为定时的刮胡而显得干净、清爽,性格有些孤僻(我见到他时,他都是独来独往的),内心有渴望但又天性知足(走路时,他的脚步总是轻盈,甚至时而有跃动),谈不上热爱学习,但除去学习又会常常无所事事(总是在对门寝室之间来回走动)……我自觉已了解他表面大半,虽然,从来没有与他发生过只言片语的交流,或者是你来我往时推推搡搡的身体接触。

尽管常见却从未发生交集,久而久之,我甚至怀疑他是否真的存在。直到那一晚,他惊慌失措向我求救的情形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像是盗梦空间里被植入了的一段潜意识,我终于决定去作一个不经意的试探。

     听说,傍晚会有暴雨呢。我说,假装成天井偶遇的好心路人,友善提醒正在晾衣的他。

哦,是吗?他听后说。

 

一对母女

那一晚一个人在教学楼自习,夜风从窗口吹进来的时候,滑过脸庞时的微凉令人顿感舒畅。这是我中意的氛围,旁若无人,但并不孤单。

过后不久,九点一刻左右,前门走进一位保洁阿姨。一身咖啡色衫裙,是街头巷尾常见的妇女装扮。只是,与其他受雇在深夜打扫教室的临时工不同,她的身后跟着一位十岁上下的男孩。干净的绿色格子T恤和布的七分裤裤,脸上挂着与年龄相仿的稚气和超出年龄的认真神情。

我搁下手中的复习材料,在随后的十分钟里,十分专注地看着这对母女分工打扫教室的情景。

和母亲一样,男孩先将桌面与桌肚中的垃圾、纸屑抹到地上,再拾起其中的饮料瓶,最后将所有的垃圾扫到一块用袋装走。整个过程安静、熟练,少与母亲交谈,更没有吵吵闹闹。

她们临走时,我望着男孩的背影,想到所有母子都会有过的对话:

你不要管我啦!

有我在这里,别怕。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