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关于汪曾祺《受戒》的一些感触

 

关于汪曾祺《受戒》的一些感触

 

 

/吴佳云

 

初次看《受戒》,当时对汪曾祺并不是十分了解。只是因为不想花太长的时间去阅读一本长篇小说,而选择了《受戒》。是因为这篇小说,我才开始对汪曾祺加以关注。说汪曾祺文化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我还不是很懂什么事“文化寻根文学”,但是看了《受戒》,或者对此还是有点体会的。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他是十三岁来的。”这样的开头,简洁,平淡中,他在说着故事,如一个乡间的老者,在和别人谈天。他博闻强志,世俗风情,人情世故,娓娓道来,

舒缓有致,自有一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达观之风。

所谓受戒,讲的是主人公明子去当小和尚到最后受戒的一段时间的人与事。《受戒》的描写不仅富有诗意,而且也富含深厚的文化韵味,作者虽然写的是和尚,但并没有写他们默守清规戒律的生活,而是充满着七情六欲的地方,庵中的日常生活没有青灯古佛,没有吃斋练经,他们的生活完全和平常百姓的生活无异,可以堂而皇之的打牌赌钱,可以大口的喝酒吃肉,放焰口成了取悦大众的文艺演出,和尚仁渡靠焰口来赢取大姑娘和小媳妇的芳心,虽然没有成家,但有相好,还不止一个。仁海有老婆。让人感到荒诞离奇,匪夷所思。开始我以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为了披露社会,也许是我批判类的文章看多了,所以产生了这样的主观臆想。但是从文章其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流快活,吃喝玩乐完全没有遭到任何的非议,我们可以感受到当地百姓民风的淳朴,性格的善良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出家当和尚,还成为了当地贫寒子弟的上佳选择,当几年和尚,可以赚得一笔钱,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显然成为了一般人眼中的美差。 而作者命名的题目却是受戒但文章却毫无守清规戒律之意,文章首尾呼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文中有一处给我感触很深,小明子初去寺庙途中经过一个县。“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虽然是小说,但却有散文的韵味,赞颂了淳朴的人性之美,在结构上行云流水,自然随意。作品重点描绘了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萌动,明海受戒后,可能当沙弥尾,将来都能当方丈,但是面对爱情,他果断的说出了“要”,那样真挚的感情,虽然说是个小和尚不免让人感到荒诞,但这种种的现象似乎是作者对圣俗权威的一种挑战吧!

作者说这是他多年前的一个梦,或者真的是他心中的一个梦,一个不同于城市孤独、压抑、异化,对和谐与淳朴的追求。

 

 

 

 

 (作者地址;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