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题研究>>

《关于改进中职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关于改进中职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山东省鄄城县技工学校   李秀娟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基础课之一。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而我们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为高校输送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之一,为了培养出更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价值。教学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学习数学的能力低下,因此,必须改革中职数学课教学,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注重实用性,同时突出专业性,培养从业技能,促进学生发展,为社会输送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

2.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作为职校学生如何以自己的优势去迎战高学历的就业竞争对手,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敢说不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来进行研究。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是每位中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但由于中职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困扰着广大中职教师。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审视数学课教学的实用性,探索改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借助课题研究,推进中等职业数学课教学发展,开创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数学课教学;以课题研究推进中职改革,改变教学现状,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借课题研究之东风,调动数学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特殊的功能,能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成长,为学生的未来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性中很现实且十分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可以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学生学习动机强就会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因而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能得到学习需要的满足,进一步加深对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学习缺乏动力就会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造成学习成绩低下。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对教学活动起着调节作用,对完成学习任务起着推动作用,对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制约作用。

学习兴趣固然重要,而采取怎样的方法进行学习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讲的就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选用得当就会和兴趣一起加速学习的进步;反之,仅有学习兴趣,而方法失当,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所以说,方法和兴趣是学习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

充分认识教育科研在中职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是提升中职学校科研水平的思想前提。

教科研是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决策与宏观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增强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实力,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的重要手段。相当部分中职学校已经从规模发展转变到内涵发展阶段,教育科研工作在中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学校必须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教研工作,坚持科研兴校教研现行的办学理念,为中职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奠定思想前提。

鄄城县技工学校一贯重视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示范校建设以来学校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教育科研提到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使“科研兴校”、“科研立校”的观念深入人心,为学校科研水平的大度提升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前提。

三、课题研究方法

该课题研究的思路是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虽然有规范可循,但由于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需要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去不断研究,逐步规范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践性研究和研究性实践是本课题的最大特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该课题研究的方法有三:

1、行动研究法。该课题实践性很强,研究者将把课题的研究行为落实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课题承担者既是课题的研究者,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在行动中落实研究计划,在实践中对研究计划进行修改、完善,致力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2、经验研究法。在开展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总结已有的经验,把经验升华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不断转化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双丰收。

3、试验研究法。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研究的主要成果大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的管理中,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和研究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四、课题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中职教师的备课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观点是中职学校教师备课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规范性和建设性统一、层次性与同一性统一三大特点;中职教师备课主观上存在教学设计滞后性与超前性之间、教学设计盲目性与实用性之间、教学设计随意性与规范性之间、教学设计分散性与互助性之间四大矛盾,客观上存在可供参考的相关资料少、可供研讨的同行教师少、可供借鉴的学科经验少、可以不变的学科选择少四个方面的问题;可通过加强师德教育,解决备课态度问题,强化校本培训,解决备课方法问题,纳入教学考核,解决备课效率问题,增加信息建设,解决备课资源问题,稳定大类专业,解决备课稳定问题。

(2)研究中职教师课堂教学要素、取向、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观点是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具有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实训设施三要素;中职教师课堂教学的新取向是变“教书”为“铸魂”、变“教室”为“工厂”、变“理论”为“技能”;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存在办学理念混乱、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师资力量薄弱、分层教学单一、实训设施滞后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解决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把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的内涵给以全面理解,不能只着眼于普通学校课堂上的教与学,要有大课堂的教学观。

(3)研究中职学生作业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观点是中职学校的作业有中职学校纸质作业与实物作业共存、中职学校理论作业与实践作业并举、中职学校现实作业与虚拟作业同在三大特点;存在中职教师作业布置的盲目性与学校要求的针对性不一致、中职教师作业批改的滞后性与学校要求的及时性不一致、中职教师作业订正的无效性与学校要求的实效性不一致三大问题;需要通过中职学校的人才观重新定位、中职教师的职业化尽快实现、中职学生的价值观成功塑造三个方面加以解决。

(4)研究中职教师听课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观点是中职学校听课有学科种类多,同学科教师少,不利于教师的听课活动,教学场地复杂,教学设施繁多,给中职教师的听课活动带来不便,“重管轻研、重教轻研”,制约着中职教师的听课活动,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求不高,教师不愿意参加听课活动;可通过加强师德建设,让同伴互助成为中职教师的工作习惯,强化职业成长,让终身学习成为中职教师的工作需要,改变管理方法,让教学质量成为中职教师的工作追求,纳入评价指标,让标准规范成为中职教师的工作尺度等途径解决。

(5)研究中职学校评课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观点是中职学校评课有主体呈现多元化、内容具有生成性、形式具有多样性等特点,存在着夸课主义盛行、批课主义抬头、形式主义严重、格式主义误导等问题;可通过加强师德建设,解决评课的思想问题,加强校本培训,解决评课的方法问题,加强基地建设,解决评课的场地问题等途径解决。

(6)研究中职学校实习实训安全和教学问题的管理。观点是实习实训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是中职学生理实结合的重要途径,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符合专业课教学的需要。

2.研究方法

(1)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满足和不断地引起学习的需要和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感到学而无用。所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兴趣。也可以试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利用各种有利的合适的时机,开展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带着问题学习。这是一种学习者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者迫切需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者体验成功的学习方式,更是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2)提倡小组学习,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提倡小组学习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以相互帮助,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差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差生稳步前进,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有助于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小组学习的活动,使学生互助学习,这样对优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有助于优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其次,有助于增强优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的调节能力;最后,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3)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就会出现“皮克马利翁效应”达到理想的效果。当然应该防止“马太效应”,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暂时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但应该以学生的自我认识为中介,有自卑感的学生,不接受老师的高期望,有自强精神的学生,会鄙视老师的歧视。所以,教师对全体学生的高期望必须要被学生认同或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学习,在学习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创新,教学的效率才能明显提高。

(4)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断总结、改善,使其成为学习成功强有力的武器!引导学生从制定学习计划、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这五个方面开始寻找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进行改善,使其成为自己学习成功的法宝。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2016年5月----2016年8月,填写申报表。

第二阶段:课题组明确研究方向:2016年8月----2016年12月,各研究人员细化自己分工的内容,制订分项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9年10月,研究人员对全校教师上好汇报课、撰写论文和经验总结。

第四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9年10----12月,研究人员撰写结题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3、课题研究最终成果

(1)课题研究成果主件为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工作总结等。

(2)课题研究成果附件为研究论文等。

五、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培养自己的科研队伍是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的基础。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自己的科研队伍。首先,学校成立了由教育专家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实地调研、专题讲座、个别指导等方式对学校教科研人员进行培养;其次,加强中青年研究人员、科研骨干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为其提供进修深造、参加学术讲座、学术研究等多种学习机会,增强学术能力;让其参与课题研究、撰写专业论文,增强科研能力;令其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计划调整、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等,增强教研能力;三是,采用“专家引领、教师参与”的校本教研方式,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的校本教研观,增强教师的教研能力;四是,使科研队伍呈梯度发展,既有基础科研,又有高层次科研;既有专职人员,又有兼职人员;既有科研核心力量,又有科研队伍的群力,以加速中职学校的发展。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学校培养了一批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鄄城县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实践,组织管理和研究工作由课题主持人全面负责,数学学科教师共同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时间是从2016年5月到2019年12月。

课题主持人及研究人,负责该课题的研究,保障该课题经费的落实,负责该课题中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备课、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实习实训、作业、听课、评课等问题的实践与研究,起草该课题立项申请书、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材料。





《关于改进中职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山东省鄄城县技工学校   李秀娟

【摘 要】:本课题从改进中职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从而构建有效课堂研究的背景、界定、理论意义、原则等入手。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为主线,结合课题组成员多年的实践。探索出六个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策略即:有效的行为常规养成、强化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实施差异教学、重视数学再创造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和观念的渗透、精心设计和谐的师生对话,期间也简单谈谈采取这些策略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界定

1、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目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在深入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也逐步发生着一些显著的改变,如: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很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数学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即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低的问题有待于解决。

另一方面,从课改以来大量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看,中职数学老师放不开手脚。课堂上,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大搞题海战术。使老师和学生身心都很疲惫。许多教师循规蹈矩、安于平常,只为机械完成每天、每学期的教学任务,甘做在浅层次上无限重复简单劳动的教书匠,对教学理念很少追问,对教学行为缺乏反思,对教学风格不甚关心,对如何在同等时间内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很少思考、很少追求,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学生没有达到有效学习、得到真正的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就失去了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数学课堂就缺乏活力。如学生对数学没兴趣,感觉数学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烦琐的公式,与生活联系不大;又比如学生学习数学缺乏动力,许多同学只是为了职考能考好一点的成绩,此外毫无动力,所以经常出现靠老师采取威逼利诱成绩才会有所进步;最后即使学数学,又有很多同学方法认识不当,成天把自己潜伏于“题海”中,以为学数学就是做题目。实施新课程以来,教育教学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需求,教师也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应答,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中职数学教师,我们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鉴于此,《关于改进中职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研究》的课题,能很好的深化课程改革,对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2、课题界定

改进中职数学教学方法和技能,目的是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指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与学之后,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获得协调发展。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研究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大家认为: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1、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而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赫斯特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有自主权、能自我激发动机。这样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处理教材和学习任务之中,他们会学到自己满意为止。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属于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教师传授的大部分知识,还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郭教授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做了清晰的界定,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而应该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三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概念”;四是“有效教学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五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六是“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策略”。他提出了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三个阶段的具体教学策略,还提出教师应该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情景时能作出决策。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要求。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独树一帜。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下,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对教师的教学是否是有效教学提出了一套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的到研究中去,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改进中职数学教学的原则

1、互动的师生关系原则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交流。因此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学,只有教学的形式外衣而无实质性交流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师生关系定位为双向、平等、理解的人际关系。

2、启发式教育原则

教师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学而不推着他们走。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而不直接告诉他们结论。引而不发是启发式的精髓,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方法与过程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新课程背景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以指导学校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让教师积极构建有效的、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努力造就一支教学业务精干、科研研究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2)探讨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性的教学行为,即如何开展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激励,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师积极构建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4)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差异教学,使全体学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5)研究现代化教学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4、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6.5—2016.8)

研读有效课堂已形成的各种专著及理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通过对中职数学中的相关问题的思考,确定研究课题,完成课题立项申请书,写出开题报告,制定出实施方案。

(2)实践研究阶段(2016.8—2019.10)

完成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问卷调查,分析调查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初步建立中职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及途径。通过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对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补充与完善。

(3)总结阶段(2019.10—2019.12)

整理研究材料,完成结题报告,结题。

四、研究成果与成效

中职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促使数学素养的形成,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巧学,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实施有效教学,一是教师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全部的教学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是学生是否获得充分发展。二是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精细化备课。三是要有良好的态度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多给他们机会,多鼓励。四是精选课后练习,不给学生作对他们来说太难或太容易的题目。同时经过课题研究的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抓常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策略

所谓常规,就是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长时间后不需要你检查就会自觉的日常行为。我针对所带学生基础较差,习惯不是很好,坚持从小处着手。如要求同学在上课前就把课本、笔记本、练习本准备好;每周都要对本周内容做一次整理;要求同学都备好错题本,将每次测验中的错误都整理上去且作出分析;所有的同学必须按照预先制定的分层学案,做好预习工作。习题的格式要求在右边空出一部分来画图和订正错误及写体会。

常规虽很细微,也不起眼,但细小的常规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2、重视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目标的制定和落实。如精心创设数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动机;通过展示数学的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构建有效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兴趣;通过“问题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的毅力;借助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创新的精神。通过多年的实践体会到有效地发挥非智力因素关键点在“情”上,老师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民主平等的对话为主。课堂教学提问一定要有层次,不可一味拔高要求,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跳一跳能取得成功的愉悦感。提问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的同学提出对他来说是恰当的问题。

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中,可以先创设国际象棋发明者与国王的对话引起同学极大的兴趣来学习求和;接着我提出“把这个问题如何一般化?”给学生时间不但讨论出本堂课的课题,而且让他们体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然后与同学一起探究求和的方法:如类比等差的方法等等让他们不断的碰钉子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毅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提出能否回归定义最后一起探究出乘公比错位相减相消法;最后给出一组变式练习,巩固所学,发展能力。

3、关注学清,采取差异教学策略

“差异”指个体在社会生活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各项品质,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独自内心精神世界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互不相同的,差异教学把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别当作资源,作为教学的的积极因素加以利用。学生差异有几大特征:(1)普遍性:学生在学习的速度,认识的方式,和学习的风格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有的同学比较擅长抽象的逻辑推理;而有的同学则习惯形象的直观解释;(2)复杂性:人的智能由多种智力形式通过不同的组合而成,不同的学生在遗传、环境及父母的熏陶下各种不同的智力形式拥有的量是有差别的。不同的学生差异主要在于智力的组合形式的差异;同一个学生不同的智力形式发展也不可能平衡;这种智能差异外在就表现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当他们被考虑时这种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学的效果不在于学生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使学生聪明,哪些方面变得聪明。(3)发展性:学生的各种智力一直都处于发展变化中,这需要教师经常了解学生,随时调整教学;(4)可塑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我们一方面要重视不同的差异存在设计不同的教学,但也要重视潜能的开发,反对以照顾学生差异为由忽视开发潜能的作法,因为学生还在不断地进步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差异是普遍存在且复杂多样的。老师应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制定差异性、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挑选不同程度的内容使优秀学生可以学得深一点,多一点,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学、有所发展;实行“弹性学习小组”,按智力、知识水平、认知风格在学习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考虑到差异中的共性把学生分为A、B、C三层。对学生制定分层目标: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当然目标分层不是对号入座,而是动态的,任何学生都可从低到高的攀登。最后分层应具有“保密性”只要做到老师心里有数,方便老师对小组学习进行干预和调控,至于如何分成这样的小组一定要对学生“保密”。

4、重视数学“再创造”过程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再创造教学理论:反对把事先创造好的完整的体系硬塞给学生,反对纯粹以数学内容为中心,强调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他认为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同时也是最容易创造的科学。数学本质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数学的建立从观察到猜想,再到证明或反驳,最后得到真理。数学不需要象物理、化学那样搞实验,且它的结论可以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所独立获得。至于符号、定义则是为了将发现的真理系统化或方便相互交流才引进的,它们并非数学的精髓。

利用“再创造”教学这一原则,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教,就像音乐、艺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学习一样。教学中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有进行创造的欲望。课堂一开始教师提出一些实例或具体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让学生像数学家经历创造的过程一样,观察、实验、用直觉或推理(如:合情推理)提出猜想(性质、法则、公式)再加以证实,然后建立这些发现的结论之间的联系形成体系得到类似于教科书的知识。

“再创造”教学除了在性质、规则等利于创造的内容可大显身手以外,也可用于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如棱柱的概念按一般教材的处理顺序是:先讲多面体的概念,作为特殊情况引出棱柱的定义,再讲性质和判定。我在实践中“按创造”原则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给出一系列棱柱或实例(包括说明已知条件),告诉学生这就叫棱柱;接下去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讨论;学生经历上述过程以后会发现棱柱的许多共同性质;鼓励学生探究这些性质之间的关系,比如由一个性质推出另一个性质,且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出发点去推其它的性质。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棱柱的概念,而且自己的再发现活动学会了怎样定义一个数学概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研究能力、及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观念的策略

要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决不能只顾眼前或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培养。要让学生重视领会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逐步形成数学观念。思想、观念是对知识本质的认识,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施加深刻、稳定、持久的影响。

虽然平常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越来越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在教学目标中缺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在课堂实施中未抓住渗透数学思想的机会;在小结中不重视从数学思想方法上归纳概括;有一些老师对思想方法的教学缺乏从整体出发进行系统的实施,临考前集中突击。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1)把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数学是知识原理与思想方法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思想方法是对概念原理的本质认识,是分析和处理数学问题所采用数学具体方法的指导原则。它的掌握与运用不是靠临时突击,而是靠反复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定理、性质中逐步形成的。为此努力挖掘蕴含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结合知识有意渗透才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最佳途径。比如数形结合在高中有两个地方是培养的绝好时机:三角和解析几何,在三角中抓住单位圆、三角函数的图像、及三角比的定义不断的进行数与形的互化;在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的研究中,结合常见的四大曲线的研究反复渗透:曲线的方程是什么?怎么求?从方程可研究出曲线的哪些性质。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系统性和有序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为了从整体上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对各章节的内容要求系统深入的研究,制定各单元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和训练序列。把握每种数学思想方法明确讲授时机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目标和序列的制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本单元知识的特点出发,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恰当的难度。如在函数关系的建立这一单元,要明确目标是培养建模的思想,但起点要恰当,题目难度要适中,可以先选一次模型、二次模型,及简单的分段模型中的较典型例题,关键是培养他们建模的思想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意识。

6、课堂组织采取对话的策略

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新的世界相遇,与新的自我相遇。他们必须同新的世界、新的自我、新的其他人对话。鉴与此,教师设计的教学环境一定是一种“对话”的环境。

教学中的对话以教师的指导为特征的,对应教学过程的阶段而设计和展开的活动,具有引导学生发展的功能。不要搞“假对话”即只让学生回答是或否,或让他们只想老师所想,讲老师所讲,教师要多研究对话的设计策略。老师要作很好的引路人,但不能用绳子牵着学生走,这要求老师把一些概念、方法设计成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自己学会它。在此引用弗赖登塔尔的话来表达我对该策略的理解:“泄漏以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甚至是‘罪恶’”。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存在问题:由于时间紧迫,课题选题有些偏大,本人对教育教学理念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所以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还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理论研究多了些,实践研究少了些,另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做不断地修订。

改进方向:课题组一致认为,课题研究虽然即将结束,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不会停止,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不断完善此次小课题的内容,力争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总之,改进中职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每位中职数学教师今后都应重视的课题,也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策略,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2]罗增儒 李文铭.数学教学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3]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4]杨建华 陈鹏.现代教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08

[5]郑毓信.数学方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6

[6]弗赖登塔尔《数学教育再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

[7]戴丽萍《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0)

[8]钟启泉、崔允漷、张华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独立单项子课题名称:关于改进中职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研究

课题类别:全国重点课题子课题

课题编号:DCF1301100304A

调研经费:自筹

课题承担人:王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