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教视点>> 音乐教学中构建师生关系之我见 正文

音乐教学中构建师生关系之我见

2012-05-14 16:57 袁淑燕 2012年5月14日今日文教A6版

文/袁淑燕

摘要: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更新教育思想,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造  转变  促进  发展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音乐教育,其教学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所以,很有必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构建合理的师生关系上下功夫。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构建师生合理关系  以尊重学生为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也说过:“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本条件是平等。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平等民主,是“好老师”最重要的特征。如果教师对学生随意地品头论足时,学生的内心正对教师作出相应的评判,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自己的人格必然会在学生的视线中失落。      

课堂上我常识谱、唱谱能力相应较学生为同学们演唱曲谱,他们把曲谱唱得咯咯噔噔显得比较吃力。非常耐心地听学生完,从不指责学生,反而用温和的语气说:“这位同学得很认真,很辛苦,他能坚持把曲谱唱完,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这评价既不伤害学生,又给了学生自信。时间久了,每个学生的识谱、唱谱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构建师生合理关系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课堂教学应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的精神、活力得以提升、释放。课堂上,应根据教材特点,采取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方式和手段,提供一定的内容和背景,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以歌曲教学《小朋友的家》为例,我首先安排学生观赏精彩的动画片段,然后又向学生们展示精美的卡通头饰。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 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至于课堂上,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描述起自己对各种卡通人物的了解,又争先恐后地演唱起各种卡通片的主题曲。可见,对音乐学科不同方面的教材,教师应对不同模式结构重新组合,才能充分发挥音乐课堂整体教学的最大作用,换取教学质量的高水平。

 三、构建师生合理关系  以音乐实践为途径

 柯达伊说过:“美育的直接作用是使青少年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以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为例,第一课时教学中,学生听赏音乐之后,我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讲故事比赛,由学生当评委进行评比、颁奖。第二课时教学中,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头饰,合理安排角色进行表演。同时,我接受邀请参与他们的表演,并且也要接受评比。通过实践,学生进一步体验了《龟兔赛跑》这一音乐童话故事的内涵,增强了表现音乐的欲望与自信,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一定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四、构建合理师生关系  以音乐创造为目的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创造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音乐课堂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将音乐创造教学作为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

 以歌曲教学《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为例,教材把大海比喻成浪花的妈妈。教学中,我这样启发学生:“大海可以是浪花的妈妈,可不可以是鱼儿的妈妈?”学生一边点头一边回答:“可以,可以。”我继续启发学生:“大海还可以是谁的妈妈?”同学们思考后纷纷回答:大海还可以是帆船的妈妈!大海还可以是海藻的妈妈!大海还可以是水草的妈妈……此时,有个学生犹犹豫豫的不敢说,经过鼓励后,她终于鼓起勇气说“我,我觉得大海是我们的妈妈……”我惊喜地说:“说得太好啦!你们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啦!”

五、构建合理师生关系  以审美体验为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生活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都会无动于衷。”席勒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使他成为审美的人而音乐作为具有情感的艺术,其教育正是以审美为核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美的情感。

以欣赏教学《假如天空没有小鸟》为例,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鸟类的图片,学生观赏着美丽的小鸟,倾听着清脆的鸟鸣,他们正赞叹着大自然居然孕育了如此美丽的生命时,画面突然变换:光秃、肮脏的地球——没有了鲜活的生命,没有了清澈的水流,没有了缤纷的色彩……最后,画面定格:灰暗的天空除了几朵黑云,再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沉默几秒后,我大声地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有谁能告诉我!”学生们被震撼了,经过热烈地讨论后,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体验到一个人不经意的小动作,可能给地球带来的严重后果,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灭顶之灾……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为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更新教育思想,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更新教育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增强教师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观念,我们教师就能真正改变教育行为,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版

[2]刘沛    美国音乐教育概况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3]黄全愈   素质教育在中国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

[4]中小学音乐教育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5]教育理论与实践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6]音乐学概论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

(作者单位: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断江镇第二小学(江东))

相关新闻

袁淑燕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