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浅议新课标下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 正文

浅议新课标下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

2010-06-29 17:51 梁军 今日文教6月28日三版

浅议新课标下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

河南省安阳市第四中学  梁军

 [摘要】

1、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2、构建教学模型,提出历史问题

    3、解决历史问题

    4、应用和拓展历史问题

[关键词]

历史问题 情境 创新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已经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历史内容发面,转变到历史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通过“问题情景——建立历史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历史,亲自体验历史的发展过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历史,掌握历史知识和现实应用的方法与途径。教学时,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行历史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转变,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历史活动经验。我认为新课样标准下的历史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愉快地学习。教材中有相当多的剧片是实物照片,在真伪方面一般没有问题。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将其作为对文字材料的佐证来使用的,很少将其作为实物史料来处理。其实,我们所读的历史不正是众多的史学家从浩如烟海的一手史料中整理出来的吗?那么,如果我们设计得当,让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实物图片,凋动已有的知识,学着做一回文献解渎家应该还是可以的。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这一课时,我先将课本中的“北魏文官俑”“龙门石窟”“魏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商队”‘鲜卑人乐俑”“汉人胡食画像砖”等6张图片按一定顺序制成幻灯片,在课堂教学中播放,然后据此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当一同文献分析家:根据图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为了活动更有效,真正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我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先提醒学生说,大家想想:根据图片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需要做哪些准备?经过讨论,最后确定按如下步骤进行:解读图片信息—合理推论——按政治、经济、民族分类。在归纳过程中,有学生发现既然这是实物照片,在对图片内容进行分析时,还要注意实物本身的质地,比如“北魏文官俑”,其着装反映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而其彩釉瓷工艺,则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及手工业尤其是制瓷业的进步。在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归纳成果后,我又说:请大家阅读课本,并与自己的归纳进行对照。从学生喜悦的神情中,我似乎看到了他们的自信:原来我也可以写历史。

    二、构建教学模型,提出历史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并有意识地将新知识和学习材料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融会贯通,发展智力,形成能力。例如,在讲《辛亥革命》一章时,我将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反方和裁判方,以“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题,让同学们各自搜集有关材料,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形成论点,运用论据说明论点进行辩论,然后由5名同学组成的裁判组进行点评得失、胜负。我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提供史料支持和进行适时点拨,并对辩论会活动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资料收集、正反方面的辩析,全方位理解“辛亥革命”。辩论会也促进了师生交流和学生朋辈之间的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学生体味了成功的快乐与兴奋,又激活了创造性思维。

    通过这次活动,我欣喜地看到,就连以前最不爱背书的学生也忙前忙后地收集起了资料,在辨论赛上,大家在为辩手们的精彩喝彩之余,自己也无形中接触到了大量鲜活的例子,从而比较前面地了解到了真实的李鸿章,而且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及团体意识也都有所增强。初次尝到胜利的果实后,我又先后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眼中的秦始皇”、“李鸿章,爱国者还是卖国贼?”的辩论赛,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解决历史问题

解决历史问题时,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都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人与他人合作,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和汇报。这样由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获取教科书中所能表达的知识层面。解决问题中的交流与合作不能流于形式,交流前要有明确的目标,讨论的问题要有思维价值。另外,合作探索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必须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可以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思考讨论,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引导,千万不能教师代替学学解决历史问题。这样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意识才能成为历史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将历史知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针对此,我创设了“寻找身边的历史”的活动,要求学生广泛收集资料用专题演讲的形式对身边的大事或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追本溯源”。如围绕着现在普遍关心的“台独”和台湾归属问题,我就让学生围绕着台湾的过去、现在、未来问题开展了“台湾一想说分手也很难”的时事开讲活动。围绕日本篡改教科书事件和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我就组织学生编写了《日本侵华大事记》的编年册,当图文并茂、激情盎意的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时,我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战争本身引向对战争所造成的对人类的伤害上面。那一刻我听到了学生低声的啜泣,我感受到了学生的义愤填膺。我想此时不用我多说,他们也已经感受到为什么“要反对战争,要珍爱和平”。

    四、应用和拓展历史问题

    解决历史问题后,学生已经掌握了获取新知的方法,但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让学生应用历史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历史走进生活的现实中去,体会历史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历史的意识和综合应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历史不是间纯地背题、做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向社会,搜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用历史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历史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课的学习中,适逢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引发全求金融海啸。学生很想探究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的原因,于是,学生利用这节课所学知识,以及经过收集、整理、分析所获得的知识和数据,写成了一篇关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影响的小论文,在这项活动中不少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智慧,并初步掌握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模式与学生能力培养关系密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摸索并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是我今后教学工作和研究的丹青要方向,希望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指导。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