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题研究>> 我们生活中的大语文 正文

我们生活中的大语文

2010-05-18 10:17 李贵玲 今日文教师5月17日三版

我们生活中的大语文
          河南安阳县二中附中 李贵玲

语文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传达信息,通过语言艺术来表现文学的。文学源自平凡生活,用语言再现生活中的事,再现生活中令人泪下的崇高与伟大。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之美,生活的美丑善恶呢?怎样更好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应该教会学生还原生活,让学生多角度感受语文,而不是单单从语言文字一个角度去感受品味文学作品。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还原生活,把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故事,得到的感受、体验,再还原回去,在还原的生活情景中去理解感知作品的美。

如在诗歌方面:学生对很多诗句不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很多人都认为美,但是,有的同学没见过沙漠,没见过大河,就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意境之美。如果把这样的情景用图片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领会其中的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如果学生不了解杜甫的困境,他们怎么能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寄予的悲苦之情,又怎么能明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欣喜。
    在小说单元中,学生对孔已己和范进并不同情,相反,觉得他们是两个可笑的人物。原因是学生不明白科举制度的罪恶。假如你是这两个人,饱读诗书,醉心于功名,这本无可厚非,读书总要有目的,只要这个目的不危害别人,危害社会即可,但是,范进是幸运的,他中举了,做了举人,改变了他的命运。孔已己是不幸的。读书一生,却无收获。假如范进没有中举,那么他的生活是怎样的?饱读诗书却无生活能力,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的科举制度的罪恶。为什么呢?因为科举制度是把读书人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没有把教育放在发展民智方面,而是为我所用。如此,可以看出科举之罪恶。这样一比较,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罪恶就十分清楚了。

在背诵中,学生特别不愿意背诵写景的古文。如背诵《岳阳楼记》中的“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一碧万倾……”一段时,总是弄错了顺序或者漏句。我就让学生把文中的描写还原成原景,画成一幅图画。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写景顺序。很快就背诵下来了,颠倒顺序和漏句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同时对什么叫动景、静景也有了感性认识。

在写作中,同样可以利用这样方法。在记忆中找自己的体验、经历,然后把自己的体验、感受还原成生活故事,把生活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可以节省构思的时间,又接近学生的生活。在表达的时候就会很自然流畅。

由此可见,我们学习的语文即是我们的生活,生活中蕴育着大语文。正应了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生活即教育”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