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体育游戏的功用与健身价值初探 正文

体育游戏的功用与健身价值初探

2013-05-29 17:49 文/王芝祥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2013、5、20、6版

 

       体育游戏源远流长,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借助游戏对下一代传授各种社会活动经验;而在现今,体育游戏已经广泛应用于体育教学,训练及健身中,尤其在大力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的今天。体育游戏因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及特有的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和一定观赏性,能调动人们从事身体锻炼的积极性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体育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需要和心理倾向,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动员其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宋代教育学家朱熹曾阐述过:“教育未见其意趣,必不乐学”。可见诱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兴趣能使人注意力集中,努力去从事某种学习和锻炼。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木村之一就曾说:“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体育游戏形式活泼有趣,种类繁多,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好动、好奇和追求新异刺激的特点,游戏的参与者完全在轻松、自如、平等的条件下参加活动,能建立起轻松、愉快的心境,获得情绪、情感上的满足,从而从心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体育游戏能够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是以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基础的,体育游戏能有效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这就为学习运用技战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技战术运用中,很多都需要多次反复地练习才能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学生在练习时往往都会感到枯燥乏味。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当大脑处于良好机能状态时,最有利于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因为任何技能用神经生理学的观点来解释都是条件反射,而当大脑在良性兴奋状态时,最有利于这种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通路的形成。游戏教学首先就能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性机能状态。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反复练习以使技战术动作得到掌握和提高。
    3.体育游戏能够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枯燥的身体练习如蛙跳、高抬腿等学生并不喜欢,就更谈不上发展其身体素质了。釆用游戏的形式,学生的练习兴趣就会提高,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等素质,同时,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身体锻炼手段。经常参加体育游戏,既增强了体质,又发展了他们的基本活动能力。
       此外,游戏中的各种跑、跳、投、翻转、平衡等练习又可有效地伸展关节,提拉韧带,改善各器官协调性,增加身体的平衡力及上下肢的肌肉力量,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二、体育游戏的全面教育功能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手段,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教育活动,体育游戏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见图:体育游戏增益图)

       体育游戏的功用与健身价值初探 
    1.体育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寓德育于游戏”,游戏有较好的思想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且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等特点,可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拥有最佳的心境。而人往往是在心情愉快的时候最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劝告。
       因此在轻松愉快的体育游戏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体育游戏是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这就要求参加者要严格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同时体育游戏很大一部分是分组游戏,这类游戏要求参加者团结协作,有较高的集体主义责任感。此外,还有些需要运用体力和智力才能取得胜利的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机智、勇敢、果断、坚强、克服困难、敢于拼搏的优良品质。
    2.体育游戏有利于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体育游戏一次次印证着优胜劣汰的真理。体育游戏的不确定性也是构成游戏魅力的机理所在。它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它的竞技性,且不重复,不单调,每次比赛前参加者总对取胜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体育游戏教育过程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比赛热情、产生成就感的过程。
       三、体育游戏的健身价值
  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健康。中医学把人的情绪归纳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人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体育游戏可以很好的调节脉搏、呼吸、血液、消化液的分泌及新陈代谢,使之处于正常及稳定状态;同时体育游戏多是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情景中进行的,对于启发人的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培养活泼、愉快的个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游戏过程中,能使人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忧虑、缓解心理压力、调节精神,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茂县土门中学)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