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激发探索兴趣 培养科学素养 正文

激发探索兴趣 培养科学素养

2012-05-21 11:45 王艳 辛建国 2012年5月21日今日文教A10版
分享到:

                      王艳   辛建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并引导他们推开科学之门。

一、激发探究欲望。学生年龄小,他们好动、好奇,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易于直接或间接地被客观事物或其它自然现象的新奇性所吸引,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注意形象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富有情趣的实践活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如在教学《大气压力》一课时,我手拿装满水的塑料杯,杯口用浸湿的硬纸片盖住。让学生争议:把杯子倒过来,纸片会掉吗?杯中的水会流出来吗?学生讨论后意见不一,教师演示,纸没有掉下来,杯中的水也流不出来。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会不会是纸片上粘着胶水,我让学生上来再试一试,结果还是一样,加深了刺激。“为什么纸片不会掉下来,是不是什么东西托着它”成为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学生的头脑中充满了疑问和探究的欲望,急于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兴致盎然,在这样的气氛中,我们开始了对《大气压力》的进一步探究。

二、创设探究氛围。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民主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学习环境,都为学生探究活动的进行和深入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保证。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转变角色,创设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研究活动活动之中。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还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看一看”,认真“想一想”,互相“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教学“串联和并联”一课,上课时,先给学生准备好一块电池,两个小灯泡,若干导线,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有几种连接方法?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了探究之后设计出许多不同的连接方法,我又乘机提出问题:两种连接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两种连接方法有什么特点?这样,学生带着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一次次地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三、注入探究活力。在科学课教学中,探究性活动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引导和鼓励无疑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注入了活力。如对学生探究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以保护学生的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另外,还允许学生的在探究活动出现失败。因为探究是一种探索性活动,由于探究方法不同,并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往往不一定得出正确的结论,对此,教师首先要肯定其探究精神,然后与学生一起找一找失败的原因,再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新的探索。如在学习“滑轮”时,我让学生自己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学生进行探究后,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费力,使用动滑轮有的不省力,有的省力,但不是省一半的力。这样的结论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正确的,因为学生实验时有滑轮的摩擦力和滑轮本身重量的影响,我首先肯定了学生们实验的准确性,然后点出实验时要排除或忽略滑轮的摩擦力和动滑轮的重量的影响,再让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学生由此也学到了一种探究的方法: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

当然,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旨在潜移默化。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只要我们的老师带着科学观走进课堂,科学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提供探究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不断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播撒科学创新的种子

作者单位  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中心校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RSS订阅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