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舌尖上的记忆 正文

舌尖上的记忆

2019-09-25 19:15 文/陈建辉 今日文教2019、9、24B12版
       己亥年荷月的一天傍睌吃过饭后,因室外凉风习习,我就携带犬子在街道上漫步,享受自然风带来的舒畅。
       当父子俩经过烤番薯的流动摊前,被那熟悉的香味诱惑住停下前行的脚步。小贩看有人光顾,老练地向我儿子推销起番薯的美味和功效。虽然她能说会通,但是蓬头垢面的形象让我大吊胃口,根本没有想吃的食欲!犹豫片刻后我的心里防线被打破,俗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那个年代吃东西可没那么讲究,祖国的“花朵”,还不照样健康成长。
        手中热乎乎的烤番薯,将我搁浅了二十多的年记忆重新勾起,让我回到了那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年代。
        在那物资缺乏的年代,大部人家里都种有番薯自供自给,成了主食的一部分。我家虽然种的不多,但是能够我三口之家吃上好长一段时间。收成后一下子也吃不完,会容易烂掉,村民都用常见的保存方法,就是把红薯削成一条条细如线的蕃薯丝后,晒干存起来能吃上一年半载,这种吃法在当时的农村是最常见的;也有的把它“粉身碎骨”榨成番薯粉,据悉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还有种吃法就是把番薯放在大锅里蒸熟,然后把它切成一片片整齐划一地摆在网架上晒干当零食吃;儿时的我们也没像如今的娒娒(小孩)一样,零食多的吃腻了,对这种大自然赐予的番薯干根本看不上眼,相反80后的小孩们如获至宝吃得津津有味,兄弟姐妹多的家庭,有时还会为了争一条番薯干“反目成仇”!
        据悉,番薯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已有四百多年了,从明朝时期就从越南传到了中国。它的名字五花八门,又称甘薯、番薯、山芋、山药等,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不同地区叫法也不一,山东人称地瓜、四川人称其为红苕、北京人称其为白薯、福建人称其为红薯。它不但解决了很多人的温饱,它还有治疗疾病的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中医认为甘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美国生物学家发现,甘薯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叫脱氢表雄酮,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肠癌和乳腺癌,并延缓衰老。
        金秋时节是番薯成熟期,当年的我们比如今娒娒(小孩)要懂事很多,还是父母挖番薯的“得力助手”。大人一般上都会选择双休日,然后带上家里的“虾兵蟹将”,拿着背篓和蛇皮袋还有锄头等工具去田地里“挖宝”。
        看是简单的农活,干起来也挺费劲的,我们先使劲地把藤拉掉,然后小心翼翼的一锄头一锄头地挖,生怕把一整个番薯劈成两半就没“卖相”了!挖开土层一个个又大又红“身上”长满泥土的“红孩儿”映入眼帘,内心的喜悦油然而生。一藤一般有2、3个;多是有5、6个大小不一;也有孤零零单个深藏不露的“番薯王”。
种植番薯也有讲究,番薯属耐旱作物,雨水不能太多,光照要足,要生长在蓬松的土壤里才容易长个。番薯虽美味,但是想有个好收成也不易。父母要经常去施肥,还要均匀喷洒除草剂,才能保证它们“健康成长”。
俗话说:“家花没有野花香”,偷番薯吃让懵懂无知的我们感觉刺激,味道也比自家种的美味,“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也就是这个道理。
        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个星期天。我匆匆吃过午饭,和既是邻居又是同学的成特一起出去找小伙伴们玩,我们先来到建林家,看阿勇、建生、成锋他们正坐在他家外面的台阶上“谈天说地”,好不热闹。
说着说着话题转到了烤番薯上,说干就干。几个人浩浩荡荡的来到番薯地,看四周无人,我们的胆子就更大了,毕竟是做贼,一点也不怕那是假的。让一个人负责放哨,其他的人像土匪一样,把农民伯伯辛苦种的番薯破坏的不像样子,把还在生长的小番薯随手一扔让它“自生自灭”!
        生吃没有烤起来美味,原始人都知道的原理,何况20世纪的我们。山上是烤番薯的好地方,有烧不完的柴火,我们先用山水把泥巴洗掉,用手挖个大坑,再找来两块均匀的大石头,把早有准备的铁棍子一根根架在上面,然后就地取柴,烤上个把小时,一定要注意火候,刚开始要用“三昧真火”,差不多时就用文火,这样才能烤出色香味俱全的番薯。
         捡柴的时候,我一不小心踩进了水沟,把右脚鞋弄湿了,小聪明的我手拿着湿了的鞋,放在烤红薯上方烘干。因烟熏的我眼睛直掉泪水,鞋子被烤红薯的火点着了也不知道,幸亏旁边小伙伴们及时提醒,刚买来只有一天的新鞋才没被“火化”!这时一阵阵诱人的香味扑面而来,此刻的我哪还有心思享受这香甜可口的“绿色食品”。心里想完了,回家轻则挨骂,重则要受皮肉之苦!
        不出我所料,一回家我妈得知新鞋被“毁容”,心疼地气不打一处来,拿起靠在墙角的扫帚,把我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让我长记性!现在想想这可能是上天对我偷窃红薯的惩罚吧!
        番薯的香甜只是一时,年少幼稚的行为永记脑海。
                   (编辑:红研)

《科学导报今日文教》征稿可发新闻、政工论坛、学术论文、课题研究、讲座、学生作文、书画、摄影作品、传记、专家、企业专访、广告软文等,欢迎投稿国内统一刊号:CN370016,邮发代号:23139  电话:010-89456159 微信:15011204522  QQ1062421792


    舌尖上的记忆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