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写作>> 拜谒范公 正文

拜谒范公

2011-07-09 22:44 文/赵文剑 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 7。20。7版

 

拜谒范公

 

/赵文剑

 

 

心怀敬畏,来到醴泉寺,走近范公。

醴泉寺坐落在邹平县西南部绵延几百里的长白山下,依山傍水,满目青翠,在阳光、白云的映衬下,多了几分威严。

走近寺庙,悦耳的佛经正从寺中传出,回荡在整个寺庙的上空,氤氲着前来顶礼膜拜的香客。在庙最南面的范公祠堂里,范公屈膝端坐,表情严肃,目光远视,眉宇间透着一股凌然之气,俨然一副大将之姿。塑像通身白色,似寓意范公磊落之精神。远观之,“范公”巍巍,其千年遗风便跌宕而至,一些厚重的历史,一些不该忘却的精神,便带了这神秘的面纱,与心灵有了久违的邂逅。那是精神在冥冥中的脉动。 

站在范公雕像前,我凝神仰望。我真的邂逅了范仲淹——那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先贤。

他两岁时父亲病逝,贫困无依的谢氏便带着襁褓之中的范仲淹改嫁于青阳县长山朱文瀚。不久,继父再亡,范仲淹全由母亲抚养长大。尽管他生活贫苦,仍苦读不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留下了“划粥断齑”“夜不解衣”的美谈。功夫不负有心人,1015年,范仲淹考中了进士,从此走向了仕途。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留有“龙图老子”“小范老子”的美名。

1046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嘱咐范仲淹 “作文以记之”。尽管他们当时被谪贬,被罢官,但 却能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铸成了一座精神的高山,《岳阳楼记》也被世代传诵。 

透过历史,透过石像,从斑斑驳驳的光点中,我仿佛看到了灯火阑珊下的隐忍者正缓缓的向我走来  ……   

“先忧后乐”似一股天籁之音传入耳中,一股热浪在体内涌动,于是我虔诚地跪拜在地,不能自已。

(作者:山东省邹平县青阳镇醴泉小学四年级五班 辅导教师:孙振鹏)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