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中小学教授”对于促进基础教育意义重大 正文

“中小学教授”对于促进基础教育意义重大

2011-09-05 17:33 刘香梅 今日文教2011年9月5日A1版

 

       国务院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设置正高级职称。职称系列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健全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
   (9月1日解放日报)

      中小学老师评正高级职称,此前舆论很形象地叫做“小学教授”。这只是一种幽默、生动的说法,表达出中小学教师们面对正高级职称的态度。从前,中小学老师与真正的教师高级职称是无缘的,高级职称的评选都是大学老师们的权利。这种情况在2010年底发生了些微变化:山东潍坊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潍坊昌邑市奎聚小学数学教师姜言邦成为我国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小学正高级职称教师。
现在,中小学正高级职称的评选有望大面积推开,说明中小学教师也能像大学老师一样获得高级职称,工资待遇方面有可能比肩教授,这自然会令广大中小学老师欢心鼓励的。当然,从现实来看,小学教师即使获得正高待遇,与教授待遇恐怕还是不可同日而语,但能评上高级职称,肯定在工资待遇各方面会有所进步,让他们对职业生涯更有盼头。
      自从1988年以来,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的规则是,小学老师最高可评到小学高级,只相当于中级职称,中学教师最高职称相当于副高职称。对于小学教师来讲,不仅“副高”无望,遑论“正高”。现在终于可以评正高职称,自然会引来热议和喝彩。小学教师们从此可以将身子挺得更直些,职业自豪感更多些。虽然不能追比真正的教授,但至少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开始了平等的职业比赛,说明他们的职业对于社会的贡献有相同的重要性。
       中小学老师可以评高级职称,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其一,高级职称注重教师的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这自然有利于教师们精研业务,激励更多教师留在教学第一线。过去,许多小学教师很早就评上中级职称,如果再当不了领导,也就没了盼头。一些老资历教师就此暮气沉沉,不愿留在教学第一线,而愿意到后勤去“养老”。小学教授的出现,恐怕让这些人找回“第二春”,吸引更大的教学热情和干劲。
其二,从职称上打破了中小学之间的界限,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和城乡教师的自由流动。而这个积极因素尤为重要。过去许多中学教师都不愿意去小学教书,原因就是小学待遇低,待遇低的原因不仅是学校级别低,职称低更是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去小学自然如同受贬黜。这种心态并非不可理解,人都愿往高处走,谁愿意往低处走呢?打破职称界限,正好让中小学教师自由流动,有利于人尽其才,有利于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任务和目标不同,责任却同样,都在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那么,为了激励更多的高素质教师献身基础教育,在职称拉平彼此差距,用正高职称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吸引力,非常必要。
     
      (刘香梅)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