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 给外来教育人口找个出路 正文

给外来教育人口找个出路

2010-06-29 17:56 王晋堂 今日文教6月28日二版

    给外来教育人口找个出路

 

    北京市今年6月之前的动迁计划中,涉及30所以上民工学校,超过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这些学生接下来应该如何就学,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正当这些年北京市继小学生人数连年锐减、初中生人数随之下降,传导到高中——2009年高考下降1.7万,今年又下降两万人之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正在上升——又成了新问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在京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学龄子女有43万多,得到北京市公办学校接收的约30来万,大约占69%左右——也就是三分之二多。仅以小学入学而言,每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有3万人。照目前的政策和趋势,估计这些数字还得动态增长。

  这就是摆在我们有关方面提出的同城教育面前的缺口。要实施同城教育吗?这另外的近三分之一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怎么安置?这每年的3万小学生能不能进得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今后继续增长又怎么办?

  出路在哪里呢?一是按照国家两为主(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政策)扩大政府公共服务,继续扩大本市公办学校的容纳量。二是对于不规范的民办务工子弟学校继续整顿。

  一些好心人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每遇到整顿这些学校时,总是义愤填膺地质问:为什么撤销他们?凭什么不许人家办学?

  不规范的民办校,且不说质量不达标,仅就安全隐患而言,一些学校不改进就不能办。小孩子的事情无小事。公办学校的校舍还在加固之际,民办学校校舍如有安全隐患岂敢掉以轻心?

  问题是,有没有什么应急良策呢?

  一是教育资源的转移。去年我们调研入园难、入园贵时,在房山区看到由于小学生人数锐减,他们把富余出来的校舍转为幼儿园,把富余出来的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岗为幼教教师。这种做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一些地方某个范围的教育资源相对富余,在公办小学、中学、职业高中都会局部存在,可以考虑有没有转移的空间。

  二是整顿民办务工子弟学校时,尤其是一些地方因拆迁而撤销民办务工子弟学校时,不管它是不是合乎规范,都要有一个事先的告知,而且提前做好学生迁移安排。一路拆下去,不管三七二十一,拆迁的代价就转化成社会矛盾,转化成务工子弟成长链条的一次次被打断。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20100623]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