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频在线>> 山东重山集团发展之路 正文

山东重山集团发展之路

2018-12-24 16:46 笑琰 腾讯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民营企业发展系列展播

山东重山集团发展之路 

“奋斗创造幸福  责任重于泰山”

在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里——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有一家企业,历经四十多年艰苦创业,从一个村办小厂,逐步发展壮大,成为跨地区发展的水泥、环保、新材料三业并举的集团化企业,中国建材五百强企业、山东省建材骨干企业和淄博市五十强企业。它就是——山东重山集团。

四十年来,一代代重山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用奋斗推动发展,用奋斗书写历史,用奋斗引领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走出了一条从自我发展到科学发展的嬗变之路。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重山集团创业之初,是家村办小厂,企业名称是淄川区罗村镇南韩水泥厂,位于淄川区罗村镇南韩村。

1973年,南韩村大队党支部和大队革委会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人才的情况下,决定自力更生办水泥厂,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75年,生产出第一批水泥,一年后,南韩村支部和革委会又建成一台直径2.0×8m土立窑,生产出的水泥当时供应全国著名水利工程,太河水库配套的“万米山洞”水渠项目和东营胜利油田等工程。

当1978年的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南韩村在以副养农、以工促农的道路上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进入八十年代,中国经济进入一个较快发展阶段,各种建设对水泥需求日益扩大,南韩水泥厂迎来第一次扩大生产规模的机遇。

李学,这位能吃苦肯钻研的年青人,在1983年,被南韩村任命为水泥厂技术副厂长。在以李学为带头人的攻坚技术团队努力下,到1993年,南韩村水泥厂先后自主建成φ1.7×7m半机械化立窑生产线,和4.4万吨、6.6万吨两条机械立窑生产线。为节省设计、建设、安装费用,两条生产线的所有工艺和施工图纸设计都由李学全部手绘完成,大部分设备都是由水泥厂机修工人仿制外部专业厂家自行制作和安装,众多上级领导和客户赞为“深圳的速度  大庆的干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1993年,南韩村水泥厂更名为淄博鲁中水泥厂。1995年10月,李学被南韩村任命为淄博鲁中水泥厂厂长,接任厂长后,他准确把握水泥工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充分发挥其深厚的技术优势和技术改造经验,使企业产能突破了50万吨。

  “发展转型  多业并举”

2002年,在国家政策和上级政府的推动下,淄博鲁中水泥厂在经过一系列工作程序和评估后,整体改制为淄博鲁中水泥有限公司,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经营阶段,通过一边对老线进行技术改造,一边建设新生产线,一举建成了淄博市本土九条水泥生产线的最大水泥企业。并获得全国技术改造示范单位,成为山东省首家实现生产线中央控制的水泥企业。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用电矛盾凸显。2003年,李学董事长等一班人向更大的电力领域进行投资,先后建成了35kv变电站工程和2.4万千瓦热电联产工艺热电厂,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的用电成本和用电自主权。

2006年,热电厂运行进入成熟稳定期,不安分的重山决策者们,又开始了新的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热电厂的工业蒸汽发展循环经济!以创新、创业、冒险精神为鲜明特征的企业家精神再次体现在以李学为首的企业一班人身上。面对当时良好的市场需求和蒸汽、电力资源,企业迈出了探索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筹资建设氧化铝厂。为了抢抓机遇,企业仍然坚持屡试不爽的经验,即三边模式:边筹资、边设计、边施工,从破土动工到投产运行,六个月建成20万吨氧化铝厂,使热电厂的蒸汽和电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008年中国的水泥工业在政府宏观经济刺激计划和水泥产业政策等相互作用推动下,加快了新型干法工艺线的推进历程,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很多地区铺展开来,也敲击着李学董事长等决策者的神经,决定企业命运的一个重大选择再次摆在案头。大浪淘沙,优者剩(胜)。几经权衡,几经进退,李学按下了炸毁四条立窑生产线置换一条新型干法生产线的按钮,其心之绝、其力之大、其情之畅,无以言表…… 

2008年,集团决定投资4.5亿元建设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2009年10月,历经近20个月的艰苦努力,重山集团日产5000吨/日新型干法生产线点火投产,成为淄博市本土水泥企业建成的第一条5000吨/日生产线,生产线采用了大量化工业废渣配料技术;新型无铬化耐火材料砌筑工艺;预热器陶瓷内筒以及电袋复合收尘工艺等一系列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成为国内同类型示范生产线,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一致赞誉。并于2011年在全市率先启动首个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项目,打破了水泥窑的传统功能和属性,由单一的水泥生产升级为具有强大工业废弃物处置能力的多功能生产系统,搭建起重山集团的环保产业平台——淄博重山思沃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取得了山东省水泥行业第一张工业废弃物经营许可证证书。

2011年7月,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作为招商引资项目,重山集团实施飞地经济,投资建设赤峰鲁蒙特种水泥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迈出了跨地区发展的第一步。 

2012年,重山集团与天津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出资买断其专利技术,合作成立全国首家硼同位素项目中试基地,标志着企业转型升级和校企合作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在一次中试基地的业务研讨会上,李学董事长接触到了天津大学方治文教授经过交流,两人在硼同位素的下游产业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共鸣。2014年7月,重山集团与方治文教授共同成立重山光电公司,开启了集团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征程。方治文教授带领研发团队历经了上千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发现了氟化碳材料的提纯方法,研发量从1g增加到100g,实现了量变和质变。由此,重山集团形成了水泥、环保、新材料三业并举的产业结构,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泥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贴上了“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标签,一九九五年李学基于对这个行业过去二十多年的思考,提出了“发展经济  环保先行”的理念,并为这项理念在当时的深入推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96年重山集团领导们提出“实施森林重山工程,把企业建成花园式工厂”的环保工作口号。提出之初,同样经历了部分干部员工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相信到相信、从不支持到支持的过程。

李学董事长说:“环保治理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项只投入、无产出的工作。甚至部分干部员工认为环保局又不要求又不查,何必花这个冤枉钱去上这些只花钱、不赚钱的设备;但是,事实证明了这一前瞻性决策的正确性。”

几年下来,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在各条生产线上投资尝试了大布袋收尘、水幕收尘、电收尘、水电复合收尘、低压脉冲袋收尘等一代代收尘技术与装备,俨然将生产线当成了每一种、每一代环保设备的练兵场,安了拆、拆了安,用这种试错性投资,找到了最适合水泥行业粉尘治理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并通过环保治理,倒逼了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操作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任何工序的生产操作必须在满足和保证污染物排放完全达标的条件下进行。

2005年,经淄博市环保局推荐,重山集团开始作为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环保公约示范试点企业参与到履约行动计划中,为中国水泥参与国际环保活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循环经济”在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工业经济建设中还略显陌生的时候,李学等一班人通过建设热电厂,在为水泥生产和周边企业、居民供电、供暖的同时,电厂产生的煤渣、煤灰、废水等全部综合利用于水泥的生产和设备冷却,实现了真正的零排放、零污染。2006年投资建设的氧化铝项目,生产所需的电源和气源及水源同样来自热电厂,而产生的赤泥废渣被综合利用于水泥原料,由此形成了典型的重山经济循环模式。特别是经过不懈的投资治理,彻底解决了现场环保问题,扭转和改变了很多同志对环保工作的认识,集团领导将绿化美化工作纳入企业日常的重点工作,从年度规划到月度计划,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开启了重山集团旷日持久、久久为功的生态建设之路,先后实施了厂区全覆盖绿化工程、荒山绿化工程、矿坑修复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有效的改善了周边生态,提升了社会公众对传统制造企业的认知。

    “学习充电 文化兴企”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纵观重山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靠的是长期艰苦创业、执着向前的奋斗与学习精神,并一以贯之地传承和影响着一代代重山人,形成了苦干、硬干、实干、不断学习的重山奋斗文化。 

重山集团二十多年来持续加大企业的培训投入,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从发放书籍自学业务知识,到分期分批选派到北大、清华、山大系统学习管理艺术;从聘请专家教授进厂解疑答惑到走出国门访问交流商业发展模式,把学习和文艺相融合,把重山企业文化建设得有声有色,企业用不计成本的投入和方式,开启了重山员工的智慧,坚定了企业锐意变革的勇气,搭建了具有重山味道的企业文化,夯实了企业发展的后劲和底气。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中国经济逐梦前行的四十年,也是重山集团艰苦奋斗的四十年。四十年的发展,蕴含着他们的信念和智慧,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付出了青春、收获了成长;付出了辛劳、收获了财富。驻足再思,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成长史和发展史,更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心血史和奋斗史,一幅重山人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画卷,必将长期成为每一代重山人永远的精神动力,激励他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