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频在线>> 毛泽东诗词浅析 正文

毛泽东诗词浅析

2011-08-17 11:10 张倍瑜 今日文教8月15日A二版
 

  毛泽东诗词浅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环专业      张倍瑜         

  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变革性人物,毛泽东其功勋和影响力自不必说,作为毛泽东诗词的爱好者多年来我以诗做舟飘在生活的浪潮中,享受着诗歌为我吹来的信心之风,扬起的勇气之帆。现在我就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以飨读者。

    首先,从时间上我把毛泽东的诗歌分成了三段。第一段是:初出茅庐的青涩期。这段时间大致是从毛泽东13岁(1906年)开始到其在长沙求学期间的几年间。第二段是:豪情奔放的成熟期。是毛泽东从事革命工作也就是其渐入中年的时期大致从早期革命时期到延安时期。第三段是:亲切和蔼的成熟期。是从延安时期之后的诗歌。这段时期的诗歌亲切又不失诗歌的风雅,写实而又韵味深长。

  鉴赏毛泽东诗词,一定要联系毛泽东的生活背景以及他的成长经历。早期的毛泽东志向远大,一心要改变旧中国动荡的局面。这个时期的毛泽东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一人到长沙求学,自打毛泽东上私塾起就存有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如:他的《七古·咏蛙》(1906年):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中水,永远养不长。作这首诗时毛泽东才13岁,正值思想的萌芽时期,表现了他不拘泥于死板的私塾教育,想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愿望。     

  早期的诗词在其长沙求学期间已趋成熟,其间毛泽东与萧子升在宁乡,益阳,安化,沅江一带打秋风(游学)时多以诗相对,最著名的当属“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这两句了。 这也是这个时期毛泽东诗词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有很多类似的诗歌如 《挽易昌陶》、《祭母文》、《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等 。

  第二段是:豪情奔放的成熟期。这段时期毛泽东诗歌的显著特点是:包蕴寰宇的胸怀和突兀磅礴的气势。这也正是其多年知识的积淀和革命生涯阅历的成果。

  这段时期毛泽东诗歌也到了其数量、艺术、意境、革命情感的巅峰,同时也是一个时代诗歌的丰碑。最具代表的无疑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这首诗写于1936年陕北清涧县,毛泽东于一场大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这首诗由景而始,寓情于景,场面波澜壮阔。一展诗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我们可以想象,在北国的冬天,粉妆玉砌的世界里,诗人登高而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了然如心中一盘棋,只身这是一盘有磅礴气势的较量,诗人永远会在时代的较量里“还看今朝”。当然,时代印证了历史的轨迹。诗人对革命的奉献、对中国历史的丰功伟绩确实是“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的伟岸。唐宗宋祖也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黯淡失色的小丑罢了。

  这时期的诗歌还有很多,如:《七律·长征》、《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等等。他的诗是气势雄伟,风格豪迈奔放,语言精华,将相风范!反映了毛泽东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精神!

  第三段是:亲切和蔼的成熟期。是从延安时期之后的诗歌。这个时期毛泽东在中央的地位也逐渐稳固起来,完全确立了其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建国后,百废待兴,毛泽东又率领全国人民发展生产,投入到新一轮的“万里长征”中。这期间也有不少诗作。如:1954年的《浪淘沙·北戴河》,这篇豪情满怀的词章写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箫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他绘制了一幅雄奇壮阔、惊天动地的海天风雨图在广阔无垠的海面上,大雨如注,白浪翻腾,无数只渔船劈波斩浪,搏击于浪峰波谷之间。在毛泽东的眼中,这些冲击于惊涛骇浪中的渔民,不正是新中国劳动人民的光辉形象和英雄代表吗?!

  1956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高潮中,毛泽东巡视全国各地,5月他从长沙飞抵武汉,并于6月1日、3日、4日连续三次畅游长江。面对奔腾万里、浩浩荡荡的长江,看到群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他激情勃发,饱醮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浓墨,挥笔写下了《水调歌头·长沙》这首壮丽词篇:“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有人说:“襟怀有多大,事业有多大!”所以,只有习惯于大风大浪的人物,才会有如此从容的气度。

  1965年初夏,年愈古稀的毛泽东满怀凌云壮志,千里寻故地到阔别38年的江西老革命根据地,重上井冈山。在井冈山的日日夜夜,毛泽东心情一直十分激动,抚今追惜,感慨不已。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不朽词章,其中有:“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毛泽东把潺潺流水作为旧貌变新颜的标志之一,既写出了流水轻松自然的声音和形态,以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喻指井岗山地区欣欣向荣的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毛泽东乐人观景的欣喜心情。这一时期还有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律·悼罗荣桓同志》等

  毛泽东以革命家的胆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磅礴的气势,奔放的热情,抒发自己豪迈的战斗情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深沉的历史情结。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千古绝唱,细细品读,你会发现,越读越想读,越读越自信,越读越上瘾,这就是毛泽东诗词的魅力所在!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