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热血献教育  铸人生创辉煌           

 

他,是一名没有迈过大学门槛的老师;他,是一名经历那场十年浩劫而卒业的中学生;他,又是始自乡村小学的一名民师。而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拼搏精神,历尽了三十六个教学生涯的春秋,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尽洒汗水、无私奉献书写着自己的教育人生,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丽篇章。他就是吉林省扶余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刘恩博。

提起刘老师,他的学生没有不赞叹的,他的同事没有不钦佩的,他的领导没有不满意的。他先后被评为扶余县“教科研先进工作者”、“松原市高中骨干教师”、“松原市教育科研型名教师”、“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骨干”、“吉林省教育科研型名教师”、“吉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连续五年被全语会课堂教学中心、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分会评为“优秀语文教师”,2001年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2012年6月被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创新教育研究会评为“优秀教师奖”,2013年12月被吉林省总工会评为“吉林省经济技术创新标兵”获得吉林省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

荣誉背后,却是不被人知的艰辛与汗水!三十四年的执教生涯,凝聚着的是一种超人的奉献与执着。

苦孩子自学圆教师梦

1978年2月,19岁的刘恩博在乡里500人参加的择优10人考试中被录用为民办教师,因父病家贫失去考大学机会的他实现了从小就憧憬的神圣职业之梦。而他深深懂得,以“文革”年代的学生功底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谈何容易啊。

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七八岁的时候,自己天不亮就拉着冰爬犁去野外一尺深的雪地里捡粪;上中学后,学校离家30多里,在别人骑自行车的时候自己练就了疾走的功夫;到了周日休息,同伴们在捕雀娱乐,自己却同母亲到20多里以外的林场除草,一天仅收入一元钱……这一切使刘恩博从小就拥有了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面对亟待学习的文化知识,急需钻研的教育理论,他充满了渴求和希望,也更坚定了他走向成功的决心和信念。

他选择了自学成才之路。1979年,刘恩博参加了吉林省白城地区教育学院中文函授专科班的学习。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不分昼夜地钻研,利用手提收音机反复收听与白城教育学院同步教学、同一教材的黑龙江省广播电台专家教授的知识讲座,当集中辅导的时候,他就骑着自行车到百里以外的辅导班听课,无论是风里来,还是雨里去,从来没有间断过,辅导老师每每都要表扬他,优秀作业有他,优秀学员的名单里有他。他非常喜欢读书,更喜爱书,经常将攒下来的零钱用于购买书籍,在每次趁着骑自行车去百余里外的市里学习的机会都要购买几本书。人们还记得,他为了学习古文,需要买一本《辞海》,到市里几次都没你买到,最后就求于伊春市的叔叔帮助买,叔叔又邻居朋友相求,朋友的上海亲属又求那里的新华书店朋友,几经波折终于买到了一本《辞海》。他这种执著的精神体现到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为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惜代价去几十里外向别人请教,他不耻下问,精益求精,以忘我的超人毅力去拼搏打造自己,通过四年的努力学习,终于在1983年以优异的成绩大专毕业了。1992年,他又参加了吉林省教育学院中文本科的进修学习,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十余门课程的学习。他的刻苦学习精神使周围的人们深受感动,十余年的自学,记下了近百万字的学习笔记,并使他懂得了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一所专家的学校,但有志者可以沿着自学的阶梯走向成功——成为专家。2003年吉林省自考办和《吉林日报》联合举办了“我与自考20年的有奖征文活动”,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真情实感写下了《路在脚下》一文,1421篇征文仅25篇获奖,他的征文荣获了二等奖。2004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主办了“自主、自强、自信——我与自考的故事”征文活动,他再次写下了题为《激情岁月……》的千字长诗,倾吐了他自学中的酸甜苦辣,失败的苦恼与教训,成功的喜悦与经验。这次,在数十万篇征文中仅有几十篇获奖,他的诗作再次名列其中……他就是这样沿着“路在脚下”之路奔向美好的明天!

我想做个名副其实的老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这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就想做一名名副其实的老师。”自从拿起教鞭的那一刻起,刘恩博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研究中。

   他认为,听、说是语文不可忽视的两个环节,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他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他要求学生要把话说得使人愿听、爱听。他通过不同形式的指导训练,常常找来一些演讲家视频、著名播音员录音来引导讲析表达的方法和技巧,用讲故事、评说、复述、口头作文、演讲比赛、课前三分钟讲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他自己更是苦练基本功,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每次的课文泛读都是一丝不苟,反复练习,每次给学生朗读的时候,都是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在他的指导下,他的很多学生在县市的读书演讲比赛中获奖。

    他认为,“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只有通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他鼓励学生多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造学生为主体的浓厚的读书氛围。通过刻苦钻研与实践探索,他总结出了“阅读引导——点拨研讨——自编自练——反馈再导——创新扩展”的五步阅读教学法。该教学法研究课题被中国教育学会课堂教学中心于2000年审批立项,并且通过三年的实验探讨,已于2002年验收合格结题,获得了科研课题奖并得以推广。

在写作教学中,他遵循“导——读——议”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上写作的道路,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读,积淀语感,掌握技巧,增加素材的积累,使学生养成愿写、勤写的习惯。通过仿写、自写、写日记、写随笔、组办文学社、参加竞赛,订阅写作刊物等形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几年来,在他的组织指导下,有近百名学生在由团中央学生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等六家主办的“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以及相关的教育学会主办的大赛中获奖;一些学生作品还被选入了《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他本人也多次获教师指导奖;经过他指导的学生冯浩铭作文《生命之舟需要我们自己创造》《尊重是一种习惯》《行胜于言》《爸爸当您老了》、王厚力作文《红烧肉》、王月作文《失去后才知道可贵》、张月作文《我的梦,中国梦》、刘晶晶作文《父爱,永恒的财富》、刘瑞红作文《泪水浸满了双眼,依然看得清你的背影》张子涵作文《我的梦,中国梦!》、杨雨庚作文《对手有时也是朋友》等100多篇作文先后在《今日文教》、《阅读与写作》《中学生作文选》等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行;冯浩铭同学通过刘恩博的作文讲座和指导,成功地编著了《时光侧影——我在成长中》一书并由吉大出版社公开发行出版,受到了社会的赞誉。

刘恩博时刻走在教育的前沿,对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不断探究尝试,总结升华。他深入地探讨了叶老的读与写、魏书生的民主与教学、于漪老师的语文之美、李镇西的儒雅大气、程翔的轻灵与飘逸等教学风格。聚众家之所长,并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加以声情并茂地发挥。学生都喜欢听他的语文课,因为他的课堂教学独具一格,设计新颖,构思精巧,语言清新明快、流畅、优美,极富感染力。学生都盼着上他的课,因为他主张愉悦教学,和谐教育,民主相通。“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与人性的锤炼,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教学效果显著。”教育专家听完他的课后,赞不绝口,认为他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非常超前,是一名难得的优秀语文教师。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他积极参加了吉林省“十一五”科研课题“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探究与指导”,历时三年,探讨出了适应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于2009年结题题并获奖;2012年参加的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结题;他在十二五科研课题中负责主持的吉林省教育学会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于2014年结题;同时又参与了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 利用归因;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实验研究》和《贫困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现在他又负责主持了2015年结题的“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为了教科研事业的发展,他正在努力拼搏前进着……

                  适应时代   勇于创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多年的拼搏,刘恩博每学期都满载着荣誉,很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名师。然而刘恩博前进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他逐渐意识到:“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只靠传统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必须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走教科研之路是历史的必然”;教育科研是提升理念、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科研更是一片沃土,只要有心人勤恳地耕耘,就会有理想的硕果;教师只有进入教科研的层次,才能成为适应时代的新型教师,一个老师只是围绕着一般的备课、上课、讲课兜圈子,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也是不会走向成功的;一旦老师能进入执著的教科研状态,达到教科研的层次,就会形成一种高度的自觉性,用不着领导的督促和管教,也会忘我地工作,也会抛开一切私心杂念,迸发出超人的热情与干劲,这种无形指挥棒所造就的教师才称得上是适应时代的优秀教师;一旦成为“科研型教师”,其教育理论就会指导教学,也会高屋建瓴驾驭教材,才能不唯书,不唯上,不受各种教参的束缚,会在教学的海洋里遨游,更能去走创新教学之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于是,刘恩博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科研的潮流中。他从教科研角度去探究教材,领会新课标,他把教科研看成了自己最大的人生乐趣。他不喜欢喝酒,不会抽烟,不会打麻将,不会玩游戏。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教科研的活动上。当别人娱乐活动的时候,他坐在办公室钻研着;当别人已经进入梦乡时,他仍在夜半的灯光下学习着。他不知疲倦,不知枯燥,不知乏味,他只感受到一种乐趣,一种无穷的力量牵引着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他主编和参编了《中学古诗文读•学•赏•练》(初高中版)、《中考满分作文评析》、《高考满分作文评析》、《读写链接》丛书、高中《古诗文精彩导学》、《文言文导学》丛书、《高中作文知识手册》、《文言文全频解读》丛书、《阅读升级》丛书《现代汉语大辞典》等五十余本教学用书,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他撰写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问题教学法》、《提问教学在高中语文课中的应用》、《略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浅谈要重视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诗经•氓〉导读》、《创新教学的思考与尝试》、《诗歌高考应试策略》、《文言文词义理解应试策略》、《语文教学“说”的能力培养》、《走教科研之路,实现自身价值》、《试谈语文语感的教学》、《写好高考作文的关键》、《浅谈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等百余篇论文分别被“全语会”、“中国教育学会课堂教学中心”、“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分会”、“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教育学会”等国家、省级教育单位评为一、二等奖。他制作的教学课件《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陈情表》分别被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小学教育艺术教与学研究中心评为一等奖,他所撰写的《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问题教学法》、《浅谈高中语文朗读教学》、《高中语文教学优化教学环境策略》、《倾丹心育桃李 洒热血铸师魂》、《谈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浅谈多媒体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浅谈增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写好高考作文的关键》、《试谈高中作文指导策略》、《浅谈高中语文教学要体现着美育渗透》七十多篇论文分别在《新课程》、《吉林教育学院学报》《考试》、《现代阅读》、《教育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算》等期刊上公开发表。

人们更不会忘记,二00一年八月二十一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研究室与全语会课堂教学中心在河南开封召开了“语文新教材疑难辨析”研讨会,刘恩博老师递交的问题及观点受到了人民教育语文研究室主任顾之川先生的好评,同时得到了“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中心”的通报表彰。

随着他的知名度的提高,先后被多家社会组织聘为成员,他是全语会教学教改中心的研究员、全语会课堂教学中心会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分会会员,先后被《学习报社》、《语文世界》、《中学语文》、《新作文》、《中学语文园地》《小学时代》、《现代教育教学导刊》、《教育研究》、《教育学》等十几家杂志社聘为通讯员、自由撰稿人、特约编辑、编委等,还被全国多家教育教学书刊编委会聘为副主编、编委和评委。

随着现代教学信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教学日新月异,多媒体快速地步入了课堂,他早已预测到了这一前景伟大的新兴教学手段。他不顾年龄大的弱势,积极刻苦攻关,努力学习计算机教学,不耻下问。掌握了计算机的教学理论和使用方法,能够率先把多媒体教学搬进了教学课堂。他激发起来的热情不可收拾,班内和班外的时间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编辑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究之中,他先后编辑了高中语文必修课一至五册的电子版和纸质打印教案、教学课件,还编辑了高中选修课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散文》、《新闻与写作》《语言文字应用》等电子教案和课件。他还利用网络教学为学生免费辅导讲座,通过他指导的学生在高考中获得了非常高的语文成绩,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和赞誉。他还指导年轻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他的指导下,很多年轻教师很快地发展起来,成为教育的佼佼者。

刘恩博老师能如此地执迷于教科研,这与他高尚的师德是分不开的。人们都记得他婚礼的第二天就出现在课堂上;他将在下午一点接受阑尾炎手术,可人们却发现第四节他还留着汗珠给学生讲课;人们还记得起,他利用休息日骑着自行车到几十里以外的学生家去家访控辍……。几十年来,他没有请过假、迟到、早退。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人民教师,它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将自己的人生奋斗史在每一届学生中讲述着,师生们同哭泣、共悲伤回忆倾吐的苦难史,在他的身上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名光荣教师的良好师德。

唇耕舌耘、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三十三载的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他常对人讲,自己是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只是在无围墙的大学里拼搏着,别人用十分钟走完的路,也许自己要用一个小时!所以,决不能浪费时间,绝不可虚度年华!教研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在这片沃土上,只有用智慧的铧犁去耕耘,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才能真正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他的人生信条是:瞄准一流,才能在奔勇向前的教育洪流中奋勇向前;志存高远,方能在教育沃土独领风骚。他坚信事业的明天,必将底蕴更加丰厚,风姿更加迷人。他在用行动默默地诠释着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