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师名校>> 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正文

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2012-03-26 15:41 闪世昌 2012年3月26日今日文教A11、12通版

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王建宗

王建宗校长对教育的感悟:

“教育就是让任何人都感到自己有希望。”
     “学校要培养面向世界走天下的人。这些人有家乡之根,却有走天下之能。有了走天下之能才有人才流动,一个社会越有流动,就越有活力。”
  “一个成熟的学校不是大事小情只由校长一人决定。校长要给学校留下文化,要播下文化的种子。这个校长走了,学校还运转完好,那就是学校的文化在起作用。校长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无为而治’。所谓领导,就是用明天的梦想激励今天。”
        “当德育与激励机制作用甚微时,要让美育来发挥作用。”

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坐落在北京市广安门外的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新校舍

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新址校门  

 

我所知道的“北京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

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茶余饭后话北京·北京百年老校主讲人  闪世昌

“我们从畿辅学堂走来,闪着反帝反封建的神韵。我们从燕冀中学走来,带着“一二·九”的征尘。我们从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走来,肩负着共和国赋予的历史重任。……”从《前进,新北京的十四中人》的歌词里我们可以了解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校史的三个阶段:畿辅学堂——燕冀中学——北京十四中。

   一、畿辅学堂

清朝末年,直隶总督荣禄有八股取士不足培育真才实学,"乃建言非设学堂不可"。光绪二十四年五月,荣禄督饬地方官将直隶辖境内书院改为学堂。在课程方面,荣禄主张学堂应中西并重,每班设中学、西学教习(教师)员,负责功课;每月初一日考试中学,十五日考试西学,年终由总督派员赴各堂大考,严定学生的。荣禄改书院学堂的变法举措.在当时各省中是比较彻底的.收到了较大效果。清朝末年,大臣张之洞也为畿辅学堂的建立作出了艰辛的努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了北京十四中的前身……

  1906年宣武门外大街64号由直隶旅京士绅集资,河北名绅季士珍主持创办了畿辅学堂,在京师督学局立案,(校址系畿辅先哲祠)有中学1个班40,学制5高等小学1个班40,学制3初等小学1个班60, 学制4教员9,职员3人。辛亥革命后改为辅中学,学制为四二制。

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燕冀中学校校门 

二、燕冀中学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1872—1942年)出生于直隶(今河北)肃宁县北石宝村。1903年刘春霖兄弟一同参加殿试,刘春堂考入进士,春霖却意外落榜。科举取士一般为三年一科,由于次年1904年)适逢慈禧太后70大寿,所以特加甲辰科,并称之为甲辰恩科190474日刘春霖再度参加殿试,获得一甲一名,得中状元。史书记载:“190478日,北京皇城太和殿。光绪帝升,新中进士跪在阶下御道一侧,传胪官高声诵呼:一甲第一名,刘春霖。连念三遍后,刘春霖由人带领出队,列跪在御道之左。名单念毕,即将榜文送太和门张贴。随后新科进士出天安门,上彩棚,插花披红,上马游遍四城。这是国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次仪式。1905年慈禧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宣布停止科举,推广学校。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刘春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

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刘春霖——清朝最后一名状元

1907年刘春霖被选派赴日本东京政法大学留学1909年完成两年的学业返回祖国。1914年袁世凯将刘春霖请进总统府,任总统内史1927年以后,刘春霖辞去公职赋闲在家,每日以诗书自慰。1933年黄河泛滥成灾,许多百姓无家可归。刘春霖同段绳武等知名人士发起组织了河北移民协会,刘春霖任理事。

刘春霖不仅在家乡兴学,而且把教育扩展到京城。他在北京居住多年,结识了旅居北京的许多河北籍知名人士,在北京建了一所中学,供燕冀同乡在京子女们学习。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改称私立燕冀中学校。当年的《中等学校报考指南》、《京师教育月刊》及《时代教育》等载:教师方面:于教室讲授,取启发式,并督责学生自修,温课及作业成绩。学生方面,温课,自己注重札记,并采同班分组研究方法,受任课教师之指导师生共同方面:师生互作问答,课外随时研究各问题,以作问答之际的。训练概况:教室管理:由教务处编定坐位,上下课学生须起立与师长致敬,开课时须静听,不得有伸欠、谈笑、离座等情,每日有值日生掌司一切事务。宿舍管理:室内床次均经排定,每日按时起睡,衣服寝具及书籍等置有定处,舍内卫生及厨房清洁尤加注意。学生训练:注重实际指导,不尚空谈,养成良好习惯。体育概况:该校对于体育则非常注意,聘有体育教员负专责,然限于经费与场所,亦无大进展。

这所中学分男、女两校,男校在外城广安门大街,女校在内城西什库后库。1931 年增设高中班 实行三三学制。 1935 年接收下斜街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校舍 1947 年女校停办高中。 

刘春霖为建校捐款赠书,并燕冀中学董事会董事。时间不长这所中学在京城有了名气,规模日益扩大。学生来源不仅仅限于河北一省,也招收各省市的学生。 1934年农历三月,满洲国傀儡政府总理郑孝胥以满洲国名义特邀刘春霖前往,遭到他的严正拒绝。不久,与刘春霖同科进士并同赴日本留学王揖唐也力邀他到日本侵略者在北平成立的傀儡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任职,当已经堕落为汉奸的王揖唐亲自到刘春霖寓所邀请他帮助维护政务时,刘春霖当即愤怒地将一杯茶泼在地上,厉声说:我决不能依附外国人!王揖唐只得悻悻而归。从此,刘春霖闭门谢客,在家以书画言志泄愤。刘春霖怒斥汉奸不做亡国奴的爱国义举一燕冀中学和今日十四中人争相传颂。 1942118日,刘春霖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享年70岁。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时 , 燕冀中学师生继承董事刘春霖爱国的遗风积极参  " 一二·九 " 爱国学生运动。 

燕冀中学优秀的校友冯树立陕西韩城人,在燕冀中学读书时,正赶上1931九一八事变,参加学生卧轨反日斗争和南京请愿团活动,在南京被逮捕。狱中,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绝食斗争,后南京政府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将爱国学生释放。冯树立返回北京后,在中共北平市委领导下,参加反帝大同盟左联等党的外围组织,并在北平《晨报》、上海《申报》副刊及《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激发群众的抗日斗志。因此被捕,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被派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在中共韩城县委领导下,积极组织农民赤卫队,发动群众打土豪。不久,调至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团省委工作,经常深入学校进行抗日反蒋的宣传。后转战陕甘宁边区,任边区文化委员会主席,协助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为建立和巩固陕甘宁边区做了很多的工作。1935年春,组建红军骑兵师,任政委,率领部队转战洛川、合阳、黄龙、韩城等地。冯树立受王明倾路线迫害牺牲时,年仅24岁。1978年后,他的历史冤案得到平反昭雪。

抗美援朝时期燕冀中学学生同样有爱国的最佳表现。当时的报纸曾有这样的报道:“……控诉代表团(控诉美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团员徐国臣、朱静和曲大娘参加北京市立第五女中燕冀中学的控诉座谈会。燕冀中学初中一年级甲班全体学生在听过代表团的控诉后,决定将自己的班命名为“曲大娘班”们在给曲大娘的慰问信上写着:“我们全班同学,尊敬你伟大的人格,愿意把我们班命名为‘曲大娘班’,学习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北京十四中

1951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局将接管的私立嵩云中学、 育华中学男生部并入燕冀中学 , 改称现校名“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校训 : 团结、求实、勤奋、健美。第一任校长黄诚一先生。燕冀中学、嵩云中学、育华中学三校女生则与春明女中合并,成立北京市第五女子中学。

嵩云中学是上个世纪20年代建立在河南会馆的一所学校。河南会馆位于上斜街路南36号和路北27号,它的前身是中州乡祠,与燕冀中学毗邻这里也曾发生过著名的历史事件1895年清廷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消息传来,朝野震动,群情激愤,广东举人康有为等人在河南会馆及附近的松筠庵集会,征集签名,到都察院投递,这就是中国近代史有名的“公车上书”事件。

记得,北京十四中命名时,我当时在北京国立回民学院中学部读书。两所学校毗邻,几乎是“一墙之隔”,关系很密切。当时在操场露天放映电影,是周末学生最大的乐趣。十四中和回民学院轮流“做东”,只要演电影,就互相邀请,差不多每月能聚会23次。电影开演之前,学校之间互相“拉歌”的欢快热烈的场面,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十四中当时是男校,男学生在我们回民学院那帮“疯丫头”(简师女生班)面前,比较羞怯,总放不开……可是后来却一鸣惊人,歌声嘹亮整齐,颇有须眉的气势……

1958 ,十四中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人手 ,整顿校纪,良好的校风初步形成,《人民日报》曾予报道,成为北京市教育的一个亮点从那时起为城南的老百姓“刮目相看”了。

在十四中的历任校长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位:田德玉 

荣培云。

     田德玉校长非常热爱学生。在粮票还相当紧张的时候,他能从自己的口粮中节省出5斤之多,送给刚刚返京还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的一位插班生的家长,还有相当于月工资十分之一的几块钱……这个粮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一位校友——园林工人郝长富。郝长富以田校长为榜样,为母校做了很多的奉献,如以国旗台为中心的校园景点工程。 这些也使我深受感动。可惜敬爱的田校长不幸于2006年百年校庆之前病逝。

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北京市四中前任校长荣培云

校长荣培云,是一位非常敬业又善于动脑筋的教育工作者。2001年获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奖,2002年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奖”,2002年被宣武区委和区政府评为“十佳文明个人”和“模范书记”。而她的“以静促动”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又使十四中几乎是静悄悄地步入了北京市的名校行列,在不知不觉中就与城南历史悠久的师大附中和市重点校十五中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她对学校特色是这样概括的:“十四中和其他中学不一样的之处,首先是地域区别,十四中处于宣武南城,十四中的悠久历史在宣武区是第一个,是领衔的,年龄最大的一个学校。在当时,起了很重要的历史作用。有这种历史文化积淀,加上南城的这种文化底蕴,所以它既有学术上的领衔、严谨、懂学的文化特色,同时也有面向南城这样一个平民化教育的文化特色。十四中应该踏踏实实、不张扬。

是的,“宣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清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代表人物如大学者纪晓岚、龚自珍、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学术、文化、政治活动以及住所都在“宣南”。宣南文化可以说是近代史北京文化的缩影。 在世界艺术史上中国戏曲是有独特重要地位的,昆曲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两部经典之作《长生殿》和《桃花扇》都诞生在宣南。 

为此,十四中每年都要举办艺术节,使学生们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自由、快乐自信和满足。为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学校成立了学生管乐队,聘请解放军乐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指挥于海同志为乐团指挥,已多次参加大型演出,并出访丹麦、德国等地。 在学校艺术节中,师生创作表演了很多精彩的节目,有绘画表演、书法表演、单口相声《笑谈北京胡同名》、说唱《天桥八大怪》、京剧清唱《赵氏孤儿》选段,此外,师生们举行过穿戏装和吃糖葫芦的比赛……

对于荣培云校长来说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莫过于能带领十四中的全校师生跨入了21世纪,又能主持百年校庆。作为她的校友(丞相胡同小学)我曾写了藏头诗《诗赠十四中荣校长》祝贺她:

 

荣誉之家宣南根,

培植才女授业人。

云蒸霞蔚燕冀史,

豪情喜迎百年春。

另一件使她感到无比幸运和光荣的大事件是:20051220日在广安门首特钢七号地举行了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新址奠基仪式。 当天高一年级的400余名师生代表全校两千多名师生参加了奠基典礼仪式,荣培云校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一(7)班蔡文畅代表全体同学发表了演讲,他说:我们将在今后更加努力学习,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以优秀的意志品质,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为我们的新校舍增辉。同学们为了表达对新校舍的憧憬,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了精美的“愿望石”,把自己的美好愿望随学校的奠基石一同奠基。
    整个奠基典礼仪式,在威风锣鼓声中,在彩旗飘扬和礼花鸣放声中进行,气势壮观,激动人心。新校舍的奠基意味着14中学这所百年老校将以其教学水平高、师德高尚和校风严谨带动广安门外和宣南文化的迅猛发展。  

 

十四中拥有许多深受学生和家长敬爱的名师。

 特级教师、教育管理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陆禾老师是这支队伍的代表。陆禾老师是化学教学综合启发式流派的代表,国家教委中学化学科审查委员,北京市化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第23届),北京市奥林匹克化学学校总校副校长,主要著作有《特级教师指导学习——高中化学》等;年轻的特级教师李佳老师编制的计算机化学教学软件在市评比中获第一名,并被评为市青年学科带头人,2002年喜获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青年教师何德强荣获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安彩凤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目前十四中教师中已有5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获得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北京市“五四奖章”,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达到30多人。有5位教师在全国青年教师评优课中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11人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称号。

名师源于高尚的师德。

十四中有一位老师是教研组长,他在骑车上班的路上,被石块绊得摔了了一个前滚翻,牙都掉了,满脸是血,可是他想到自己带的高三班,擦完血迹就又直奔课堂……    

夏树铭老师长年担任班主任,一干就是几十年。按照学校规定,老师上课不许带呼机,但有一天,夏老师上课时他的呼机却响了起来,他看了一下马上关掉了。学生开玩笑地问夏老师:您的呼机怎么响了?夏老师听后眼泪地一下流了出来,他说:对不起,我没给你们说,我父亲病危正在医院抢救呢!是大夫让我带着呼机好随时通知我。现在医生让我马上去。可是你们都高三了,我得把课给你们上完!那天,等夏老师赶到医院时,他父亲已经咽气了…… 

优秀的师资条件,为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师德高尚、严谨笃学教书育人、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十四中有良好的校风,和老师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家长乐于把学生送到学校来。家长说,原来考不上大学的(进了十四中)可以考上大学,考不上大专的(进了十四中)可以送到大本,考不上大本的(进了十四中)可以送到名校。家长说十四中的校风好,把孩子送到这里他们心里踏实。  

十四中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树立坚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强大的动力。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诚实守纪、乐于合作、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善于实践、勇于创新、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21世纪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优秀的学生是学校的骄傲,十四中赵立洋、胡硕在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中获一等奖; 刘丽丹、陈默、李松、石宁涛在全国生物学科联赛中获一等奖;于杨在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一等奖;吴迪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英语知识能力竞赛中获一等奖。每一个老师和学生提起他们来,都觉得很骄傲、很自豪。

1998年孙茜同学以609分的优异成绩获得宣武区文科状元。2001年胡硕同学以总分668分的优异成绩获宣武区理科状元……

2003年、2004年继续保持高考100%升学率和70%以上的重点大学率。2003年张思婧同学获得宣武区理科高考第一名,2004年张虎林同学获得宣武区文科高考第一名。 

2006年12月25日,十四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百年校庆。正是:

宣南再起燕冀风,

      莘莘学子抒豪情。

      百年校庆谱新曲,

      不负示范十四中。

      宣南再传燕冀声,

      济济名师献忠诚。

      承前启后凝远志,

      庆典之后再攀登。

编后记:这是我2006年在“茶余饭后话北京·北京百年老校”直播之前完成的讲稿。当时的校长是荣培云女士,后因病离开了十四中。现任校长是由育才学校调来的王建宗同志。

 

 

21世纪初再读《愚公移山》有感 

             ——藏头诗赠王建宗校长

                                                                闪世昌

王屋险峻太行遥,

建设通途志更高。

宗师一人愚公在,

闯关夺隘红旗飘。

注释:①王屋,山名;与后面的太行山都是《愚公移山》中提及的高山峻岭。太行,山名,即太行山。

后记:这首藏头诗是为王建宗校长写的,他是我认识的校长中最

具创新意识的教育工作者,坚持创新理念,锲而不舍,是一个特有闯劲的愚公式的人物。青年时代即投入教育教学科研的探讨,那时教科研对于大多数的校长和教师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事物。因成绩突出,王建宗被选为全国青年联合会的中央委员;在主持182中学、北纬路中学的工作时,又克服了种种阻力和传统意识成功地办起了以美术为特色的徐悲鸿中学;后任北京育才学校校长。王建宗现任北京十四中学校长。同时兼任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著名校长。 王建宗撰写了上百万字的教育论著与教育论文,所撰写的《架设心桥》一书被列入北京市人民政府百本教育丛书。多年来参加了《中学生广角镜》、《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必读》、《当代中学生热门话题丛书》、《当代教育热点丛书》等丛书的编写工作,分别任主编或分册主编。

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北京十四中校长王建宗和闪世昌合影

                

       为我而歌

          诗/王建宗

幼小时,

我曾模仿你——专业的游戏。

长大后,我真的圆了儿时的梦。

从此,在职业的舞台,

我又多了个教师的美称。

在名利场上,

你找不到我的身影,

在时代的潮头上,

我从不会引人入胜。

这样默默,如此平平,

你许会追问,

何以能奉献自己的一生?

我有我的理由,

我有我的情动。

在穷极真理的路上,

我迷恋那醒悟的巅峰;

在挥洒知识的阳光下,

我愉悦地把精彩播种。

每当人们歌颂美好时,

我就会自豪地分享推崇;

每当社会为建设者授勋时,

我总会找到熟悉的姓名。

我是人生道德的殿堂,

人人要触摸我扬善的心灵;

我是人类智慧的母亲,

人人要通过我的孕育再生;

我是生长的保健医生,

人人要在我的培养下幸福长成。

社会的人力资源,

我来输送。

人类文明的前行,

我来引领。

我虽默默,

但我的学生会雷鸣;

我虽平平,

但我的学生会创造轰动。

我的成功是别人的成功,

我的美名是别人的赞颂。

我情牵魂绕着你啊,

我选择的神圣。

我无悔无怨的是你啊,

我托付的生命。

我的生命,

在生命中延续,

我的年轻,

在年轻中脉动。

我是长不大的孩子,

永远与纯真相拥。

从事最阳光的职业,

我生而有幸。

在赋予生命以意义的路上,

我幸福此生!

         编后记:王建宗校长不仅是个教育家,也是位诗人;很多教师读了他的这首《为我而歌》都更加热爱教师的工作;很多的学生读了,都立志也要成为一个教师。确实,园丁诗人王建宗把自己几十年来从事教师工作的自豪和愉悦连同和应尽的责任感都渗透在《为我而歌》的字里行间了。

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北京市四中特级教师陆禾

 

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有感于北京十四中的花园工程

诗/闪世昌

百品花卉映日开,

昂首瞩目国旗台。

绿树丛中红旗展, 

千名学子升旗来。

园丁艺高育新秀,

校友心诚把树栽。

汩汩涌泉示相报, 

株株桃李喻成材。

后记: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校园中的花园工程是校友园林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郝长富等为迎接百年校庆修建的。工程中的喷泉像是在吟诵:“受人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百年老校: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学生文学社团南筠文学社电子标志

相关新闻

闪世昌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