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班主任工作>> 浅议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正文

浅议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2012-09-17 14:45 戚维东 2012年9月17日今日文教A6版

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   戚维东

 参加工作今,我已担任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深深体会到教书育人的意义所在,并从中获得了许多管理组织经验,让我受益非浅同时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觉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能成为一名让家长放心,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呢?我想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谈一些体会。

 第一班主任应该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施者,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班级来实施的。班主任要对学生全面负责。因此,对学生而言,班主任应该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效果。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其中的道理。我要求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学习的目标,并朝着目标勇往直前。除了要求学生明确目标外,我还要求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因为学生心理发展仍不够成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还不够,当遇到困难和失败后,很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倾向和异常行为。因此,应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导学生的克服不良心理,矫正不良行为使学生发展为健全人格的人。

第二、以身作则,工作要细致。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具体负责人,班级由刚组成到发展成为一个良好的集体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过程。班主任作为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起着主导作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班主任要负起重担。这就得先研究好切合本班实际的管理方法。例如,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包括学习环境舆论环境人际交往环境等等。因此,在每学期初,我就要求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风,确立学习目标,并支持同学们开始学习一帮一活动。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编排座位的时候,我安排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差的同学坐在一起,让后进生能有更多机会向先进生学习,互相促进结果令人满意,有不少同学取得了进步。而在交往方面,我要求学生要与同学友好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我经常到班上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详细了解情况后,耐心开导,对他们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方法及并提出要求。尽管工作忙一些,但班级管理井然有序。

三、班主任要注意对学生表扬批评的言语技巧。

班级管理工作中,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表扬与批评都会对学生的情绪、感情、心理、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适时、适度、有效的表扬与批评,才能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因此,要做好班级工作,班主任必须掌握必要的表扬与批评的言语技巧对于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讲,批评更显得尤为重要。

班主任要选择批评的场合与时机。对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的学生,班主任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和场合,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一般来说,对于个别同学批评宜单独进行。对于那些一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比较固执的学生,可以适当在办公室进行批评,借助其他教师言论的旁敲侧击,使其及时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对于自尊心很强又爱面子的同学,则应以单独聊天的方式进行批评,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其在与老师平等交谈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被批评的错误具有代表性,批评一人可以教育全班学生时,才可公开批评,起到对全班同学敲警钟的作用。另外,对于学生缺点错误的批评应随机进行,切不可等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采取措施,应随时发现,随时批评。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批评方式。比如:

1、一针见血。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差,犯了错误很难自我认识,且性情固执,不愿认识和改正错误。对这类学生的批评,不要含糊其辞,宜把错误直截了当地指出来,使批评富于针对性,从而达到快速教育的目的。

2、启发暗示。对不易接受一针见血批评缺点错误不十分严重的学生,应该采取启发、暗示、诱导的方式,用委婉的言语达到批评的目的。

3、点到为止。对于自尊心很强自觉性和悟性较高的学生,批评尽量不用激烈的言辞,也不能啰嗦不休,只须指出问题,点到为止

4、以鼓励代批评。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宜通过鼓励达到批评的目的。使他们从鼓励中发现不足,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第四、多一些关心和爱心。

班主任是班活动的协调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多年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最深的就是这一点。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表现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是推动学生发展的重要力量。

除了关心之外,班主任还应时常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当发生不良行为后,不能只责骂,要采取适当方法,和学生分析,并及时联系家长做好思想工作。

当然,以上只是我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但我从中也吸取了不少育人心得。相信付出的越多,回报也越多,就能成为学生心中喜欢的合格的班主任。

相关新闻

戚维东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