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语感培养三诀窍

    语感,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对于阅读量少的农村学生,在有限的资源中培养好的语感,真的很难。那么,如何在农村课改的浪潮中培养农村学生的语感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当前农村小学的普遍情况,谈一些做法。
    一、“诵读佳作”触语感
    现在,农村家庭的生活状况比以前已有较大的改善,很多家长对学生在教育上的消费也表现出了支持。因此,让学生“诵读佳作”悟语感也就成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要落实好这个方法,可采取的方式比较多。例如,在教室的黑板上开辟一块“读书角”,让学生摘抄一些诗词、格言等内容,不断诵读,并对自己喜欢、有感触的内容做好记录。对“读书角”内容的更新也要及时,一般情况下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掌握情况,一至三天更换一次。对于表现积极、做得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并予以表彰。久而久之,在不断的诵读积累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语感也丰富了。
    另外,教师们也可根据各学校的特色,适时采取一些锻炼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方式。如我校学生大部分都是通校生,一放学就离开学校了,且离城较近,经常会到城里闲逛。因此,根据这个特点,我专门设立了一节“新闻报道课”。在这节课上,学生可把自己一周中最具有特色的新闻报道给同学们听,并评出最佳播音员。一学期下来,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有的学生从最初的羞涩转变得落落大方,真的会让你刮目相看。可见,学生在不断的留心观察中,在积极的准备中,其言语组织能力正在不断地提高,语感也就自然得到了加强、积淀。
    二、“潜心涵泳”悟语感
    潜心涵泳,就是要求学生在面对语言文字时,能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加以揣摩、推敲、咀嚼,让学生的脑子活动。有时可能不怎么说得出来,或说得不够恰当,但是学生能感觉到、体会到,也是潜心涵泳。
    例如,浙教版第九册《赤壁之战》中有这样一句话——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如果不潜心涵泳,学生是很难对曹操的“笑”有所感悟的。事实上,正是曹操的这一“笑”,才是刻画其性格最传神的地方。在教学这一“笑”时,我让学生潜心涵泳,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上下文去体会曹操的这一“笑”。结果,有的学生说曹操的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轻信和鲁莽,那请你读出他的鲁莽;有的说,这一“笑”,笑败了这场战争,那就请学生读出他的自信;有的说,这一笑,笑掉了他雄霸天下的野心,那就请学生读出他的野心。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笑”,在学生的专心涵泳下,不知不觉挖出了他们内在的语言素养,培养了语感。可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味斟酌,潜心涵泳,不失为一种培养语感的好方法。
    三、“迁移运用”习语感
    正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事非亲历不知难。”现在,很多人教版课文都是美轮美奂的,令很多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但是,如果我们只关注让学生体味内容,却不注重迁移运用,那么,这对于学生语感的提高将是一个很大的缺失。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根据文本的需要,适时设计一些说话、写话练习。
    如教学人教版第二册14课《荷叶圆圆》,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荷叶有四个好朋友之后,可设计这样一个说话练习:荷叶还会得到谁的喜爱,它会怎么说?怎么做?有的说,蝴蝶落在荷叶上,它说:“荷叶是我旋转的舞台。”有的说,小乌龟在荷叶下面游来游去,它说:“荷叶是我的小帐篷。”还有的说,小虫在荷叶上爬来爬去,它说:“荷叶是我的运动场。”
    尽管学生的言语细细推敲起来,有些地方还不尽如人意,然而,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下,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了,言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自然,语感的运用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作者单位:山东高密市夏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