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关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体会

 

  

关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体会

文/沈肖华

首先,教育观念的更新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自己的学生,是否诚心诚意地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教学的关键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应该从以下几点开展教学工作。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内容应按照基础、有用、能学的精神确定的。说是基础,而又很灵活;说是有用,而又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理性思考;说是能学,却又不是垂手而得,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学会的。面对这样的数学课程,教师应该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好,不过,关键还在于选择好适合学生的教育和教学方法。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特殊性,都有自已的兴趣、爱好、个性,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要求。对这样的群体,需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能搞一刀切,需要充分估计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各自己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指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程度。行为很容易被观察到。如认真听讲和做作业,积极发言和讨论等。心理投人则不容易被察觉,它包括情感的投人和认知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从而达到让学生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水平,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其次,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何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广大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认为,数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对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弄懂、记牢,再现和熟练应用,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去经历学习的过程,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但是,教师也必须认识到创新双基的关系,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扎实,才能了解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才能组成良好的

认知结构,才能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死记硬背课本的结语,不去了解并弄懂他们之间的联系,谈灵活应用是不可能的,更谈不上创新。

再次,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要实现从传授者到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就要求教师从观念、素质和方法各个层次做出调整,在新课程的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的角色。

教师要从教学过程的主讲者变为教育意义上的交往者,当今社会,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加了,教师不再是课程知识的惟一拥有者和权威者,其职能将变知识施与教育交往,以矫正教程学程相分离甚至相对峙的应试倾向。教师应当以平等人格与学生人际交往,心灵交流。教师要从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在课程的每个环节中都体现出以生为本、全人发展的课程理念,以求富有活力的现代新人格。

总之,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表现出来的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等理念新颖、个性鲜明。为此教师需要具备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较高能力,结合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教法加工。这样才能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推动中国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