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读书写作>>

培训 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培训    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河北省围场县半截塔中学    王华忠

培训!又是培训!

讲座又是讲座!

2010年暑假的第一天,县教育局就召集所有教师进行培训——听专家讲座。

培训,专家讲座,对于有着二十余年教龄的我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台上是权威在传经布道,台下是黑压压听众奋笔疾书;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台下坐得腰酸腿软。赶上热天,台上台下都是热汗淋淋、苦不堪言。

鉴于以往的经验,我在前往听讲之时,特备了一柄纸扇。

然而,这次讲座,却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带给了我全新的感受。更重要的是:直到现在,这次讲座还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对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人生,都有了全新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正成为我拼搏进取的力量之源。现在的每一天,我都在感受着这种力量带给我的收获,享受着这种力量带给我的快乐。

无疑,这次讲座,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有了一个全新的成长空间。

这次讲座,是在县工会礼堂举行的。

礼堂硕大的空间,让三千多人坐在里面,仍显得十分宽松。而阶梯式座位的设置,让每一位听众都有了最佳的视角,有了无障碍的聆听通道。

主讲人是河北省任丘市教研室主任、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王玉华教授。

与以往讲座不同,王教授在与会教师中临时找了一位年轻教师做助手。——有助手?还是临时找的? 这让大家觉得有些新奇。

更让大家觉得新奇的是,王教授在开讲之初,竟抛出了一个表演节目——“以人为本”开肉店。临时请一位女教师,分别以店主、店员的身份,答对有不同需求的顾客。

一个小小节目让大家大开胃口。

接着,王教授点评了这位“店主(店员)”在答对中表现在“以人为本”上的成功与不足。——,“以人为本”竟有如此的内涵。以往之时,我们所理解的以人为本,就是狭隘的“以学生为本”。

王教授谈到以学生文本的问题,讲到在这一理念下教师的工作方法,讲到容易出现的问题。讲到青少年成长的特点,成长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教师、家长、社会在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讲到教师的责任,讲到教师在学生一生中的重要影响,讲到国家的未来。讲到教师的自我发展问题,讲到成功的法则、要诀,讲到教师如何营造和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

讲到……

讲到……

一天的时间,除了中午休息,除了助手诵读资料、播放资料的间隙,王教授始终都是站在台上讲,站在台上调动大家的情绪,站在台上与大家互动、交流。

整整一天时间,他的情绪是那么饱满,他的态度是那么亲和。所有听众从来没有这样专注的听讲过,从来没有这么积极地参与过。他们被王教授的情绪感染着,被王教授的精神感动着。

王教授的讲座突出了新、实、活的特点。

讲座中没有生硬 、枯燥地灌输,没有条文式的“一二三…..”的罗列。就连最浅显的义理,王教授也能让大家以新的视角去审视,去思考,去理解,去挖掘;就连最简单的枝节,王教授也能援引案例,援引科研探究的新成果,让大家感受其中的丰富与厚重;就连最平淡的题目,王教授也能调动大家踊跃发言,去阐释,去丰富,去共同达成精美的文章。

这让人想到清华大学李文典的话:“我所讲的,都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而王教授所讲的,不也是自己研究出来的,自己引领着教师研究出来的吗?

而这“新”、“活”,又都落在一个“实”字上。每一个环节,都带着大家走向一个小小的“认同”,而一天下来,我们随着王教授走入了一个大的认同。那些深刻的理念,刻在了我们的心理;那些鲜活的案例,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之中。

这次讲座,无论是“专家点评”、“节目表演”,还是听众展示、互动交流,都有许多精彩之处。

一位生物老师在诠释“以人为本”的理念时,引入的案例博得全场的一致好评。

课例是这样的:

《鸟的生殖》(八年级生物)一节,教师在讲课之初,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鸡和麻雀都是鸟,为什么小鸡刚孵出来,就羽毛丰满,能跟鸡妈妈到处觅食;而小麻雀刚孵出来,却没长羽毛,眼睛都睁不开呢?——提问的用意是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凭自己的能力是答不出正确答案的。

二分钟后,一位小个男生怯怯的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我的回答是错误的,可我想答一下,行吗?”

在接到可以回答的示意后,学生达到:“小鸡是鸡妈妈孵出来的,鸡妈妈细心、负责,所以小鸡刚孵出来就羽毛丰满,能跟鸡妈妈到处觅食;而小麻雀是麻雀爸爸孵出来的,麻雀爸爸粗心大意、不负责任,所以小麻雀刚孵出来没长羽毛,眼睛都睁不开。”

这位老师给他做了这样的评价:“虽然你的回答是错误的,但你的回答是最有创意的!”

老师和同学一起把掌声送给他。教室里荡漾着融融的春意。

大家听了这个案例,都为这位教师能给学生一个大胆“答错”的机会由衷高兴,更为这位教师的精彩点评叫好。

一位参加培训的语文教师被临时指定当场作文,作文题目由大家现场给出。这位教师站在会场中央,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在几千人环视之下当场作文,大家的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都静候等着他的成功或“砸锅”。一时之间,会场静极了。

王教授请与会的语文教师出作文题目。

出题目?难了怎么办?容易了又显得…… 难易之间,让在场的语文教师颇费踌躇。

良久,东南角一位教师讲出了四个字:“用扇子扇”。

“用扇子扇”,这是作文题目吗?他能做上来吗?大家都在心里为他捏了一把汗。可那位教师,硬是在三分钟之内做出了如下回答:

1、“用扇子扇”,古人曾作此文章:唐玄奘三过火焰山。

2、“用扇子扇”,可写成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有痴男怨女吞悲饮恨。

开头:

天依旧  室依旧  热汗又把身湿透  可怜芭蕉扇  向谁舞春风     多少次  楼头酒醉  问世人  谁能参透  个中滋味  

结尾:

悠悠不尽  情为何物  恰似斑竹  把那伤痕  滴滴点点  都留住  都留住  任凭霜打寒叶心自苦  

3、“用扇子扇”,可作为书的名字或某一章节的题目,写成武侠小说。

旧武侠小说,多用章回体,题目呆板。及金庸出,才脱此拘泥:人、事、景、物等等,都可做题目。于至拙中显妙化手段,堪称“点石成金”。此题恰好暗合金庸用题精妙,正可以写成武侠小说。

开头:

白衣书生手拈铁扇,丁字步,站在大路正中。群雄错愕之下,一时鸦雀无声。一两只飞鸟从众人头上急速掠过,逃遁一般,坠入河对岸的长草之中。

嗒嗒嗒嗒,一阵马蹄声传来。刚出险境的紫衫姑娘竟打马折回。刚才满脸的汗水和狼狈已然不见,白皙的面孔,是那么清秀。发髻的左侧,多了一支小黄花。随着马的颠簸,小黄花淘气的摇个小停。

“迂——”,紫衫女子把马带住,停在白衣书生面前,双手抱拳:

“哪里冒出个书呆子,有两下子,在下谢过援手之恩。今后有事求到我家小姐,我会给你说三句好话。记住了,三句。”

说完,拨马转身,箭一般驰去。大路上,腾起一阵烟尘。

……

回答太精彩了!

掌声潮水一样响起,经久不息。

更让人意外的惊喜是:讲座即将结束时,一位听讲教师匆匆上台,把几天前因看米芾书法写成的一首诗,赠送给王教授。并当场诵读,表达了自己、也表达了所有听讲教师对王教授的敬意和感激。

其诗如下:

观米芾书法并赠王教授

笔走龙蛇字如虎,  头威腰劲爪生风。

长尾橫垂天地小,  暗敛王气上高层。

回首众山真如蚁,  抖擞须毛落落行。

倏忽散落关河地,  化作十万执戟兵。

    

上好的诗作!由衷的感情!

是的,王教授的讲座和米芾的书法,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不同的领域,各领风骚;在不同的空间,各有境界。   

!那天听讲的收获太多了,听讲的过程如沐春风,没感到半点暑气,有的只是清凉和惬意。我的那柄纸扇也一整天躺在挎包里,乐得个清闲自在。

正如某教育界领导所言:“观念变,天地变。观念不变,原地打转转。”这次培训(讲座)给了我极大的力量和鼓舞,大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尺”的豪气,觉得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该是有所作为的。对工作,对学生焕发出无限的热忱。各种难题处理起来再没有棘手之感,有的只是遇事的沉稳和奋力拼搏的勇毅。也忽然想到很久以前一位日本政治家每天祈祷时的话语:“请求上苍,降给我七难八苦吧。”现在想来,那“七难八苦”不都是对人生的锻打和磨砺吗?

也正因如此,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我的课堂成了课改先进课;我被学校推荐参加县级评优课并获一等奖;我写的校园诗歌,在同学之间传抄;在校园师生文艺汇演中,我的诗歌朗诵,给师生以震撼的感觉;在本校开展的民主评议教师活动中,我被评为最受欢迎教师……

啊!培训,惠我良多。

既然培训为我打开了这扇窗,给了我新的视野,新的成长空间,我就在这空间走下去,走下去。

我期待着培训,期待着每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因为我有了强烈的成长欲望——为自己,为学生,更为祖国和社会。

培训,学习,我将与你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