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五中学   何丹  
        “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斗争经验,谓之半和;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际斗争经验,知行合一,谓之全知。”我觉得 “做中学”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就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来谈谈在物理教学中的“做中学”。
        物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个理念贯穿于整个教材。例如《液体压强》这节内容,课本中先以图片的方式列举了潜水员、拦河大坝的实例,让学生觉得液体压强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通过 “探究实验”这一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来获得“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物理知识,最后再介绍连通器,例如我们常用的茶壶是连通器,下水道反水弯是连通器,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整个教材就是围绕“做中学”来展开,让学生手脑并用,经历和感受人类科学探究的过程,我经常说这就是“动手动脑学物理”。
        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做中学”,不仅可以提高物理成绩,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在讲解“音调和空气柱长短有关”的知识时,会讲到往保温瓶里倒水的实例,根据声音的高低就可知水有没有装满,可直接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我们的鞋底为什么要有花纹?我们书包带为什么要做成宽的?为什么轮船是钢铁的但是能浮在水面上?把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用到物理课堂中,并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来学习物理知识,可以事半功倍。有些老师的物理课从来都不做实验,我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枯燥的,学生一定是不喜的,获得的知识也将是不牢靠的。
“需要是发明之母。”学习知识也是要让学生感到“需要”,他就能为之付出努力。学生在学习了知识后可以自行解决一些生活问题,这种“需要”就会成为他的学习动力。例如:计算家用电器的耗电量;怎样做到安全用电;怎样改进家中的燃具,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大气污染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在有了学以致用的体验后,就会有想要解决生活中更多实际问题的想法,才能自发的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让“物理走向社会”。
       真正坚持“做中学”,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做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这就是我对高效课堂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