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社教百科>>

浅谈如何激活文化振兴的内在动力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田鑫铭

       在当今信息时代,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为公共文化服务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激活文化振兴的内在动力,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的多元化、个性化文化需求?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着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在文化振兴工作中,我们淄川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以百姓文化需求为导向,转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成功探索出了“淄川文化云”平台之路,形成了融通线上与线下,把全区各类文化资源整合起来,进行数字化展示和信息发布,为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平台窗口。通过“百姓点单、专业制单、政府买单”模式,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群众只需登陆这朵“云”,就可以访问文体场馆、预约文体培训、开展文化交流,享受“一站式”的公共文化服务。“淄川文化云”运行以来,已开展各类培训10884课时,培训32万人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欢迎,成为淄川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名片。
       二、要推动公共文化阵地“接地气”,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淄川区按照“均衡”和“全覆盖”的思路,着力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在镇村层面,重点抓好街道文化站提档升级、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同时,还利用闲置学校、企业房屋、农村场院等因地制宜地开辟文化活动场所,鼓励中小学校操场和音体美教室在“闲时”开放,并将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等社会文化资源纳入其中,扩大了文体活动场所的覆盖面。目前,我们淄川区已有“文化云”培训固定场所178处,城乡群众可以非常便利的在居住地附近开展文化活动,接受高水平的专业培训。
       三、要精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性矛盾问题
       长期以来,政府主导的文化活动要志不感兴趣,群众的很多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对此,我们以“淄川文化云”为载体,着力解决基层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创新组织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十百千”宣讲工程,组建10个宣讲团、建设100家宣讲站、开展1000场宣讲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讲热潮。整合城乡文化宣传思想阵地,创新建立“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在“文化云”中,设置书画、摄影、舞蹈、戏曲等20余个门类的“基础课程”。同时针对农村群众、贫困群众,开展刺绣、编织、月嫂等劳动技能培训,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支持。“文化云”中还设置了“百姓点单”课程,群众可以反馈需求,专人梳理汇总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安排专业教师前往授课,并通过“文化云”平台,集中发布全区各类文体活动安排,实时显示送戏下乡、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信息,广大群众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各取所需,及时参与,有效满足了城乡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四、要设立群众性文体活动扶持资金,为文化活动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淄川区将“文化云”建设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数字平台搭建、培训点提升、志愿者招募等费用均由政府买单,区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确保足额投入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保障“文化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在区政府奖补、抛砖引玉的作用下,全区镇村两级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充实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般阳路街道在般阳路小学的旧址上,投资500多万元建设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设有文化活动室、专业舞蹈室、书画室、文化创意室、培训室等场馆30余个,并引入般阳老年书画协会、涛声艺术团、蒲公英公益绘本馆等30余家文化团体和社会组织,实现了资源、设施、场馆、网络等资源共享。“文化云”志愿者前往培训点授课时,享受50100元的补贴。区政府对“文化云”队伍组织开展的各类下乡惠民演出,每场给予500至1000元的补贴。组织开展的社区广场文化艺术节、老年艺术节、健身运动会等活动,场地、音箱、大型显示屏等费用均由政府买单有了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