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设置和策略

                   河南省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附属初中 杨艳芳

      做好教学设计需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需要一些基本的设计技能与方法,下面就其中几个关键来谈一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要领。
      一、明确课程标准,吃透教材
      近年来,有关教学设计的讨论有了新变化,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至少要考虑几个问题:教师是否知道这个阶段的语文课程目标由哪些关键点构成?这些关键点是如何排列的?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我选择的目标相对集中吗?
如果一个教师在上课之前仔细考虑了这些问题,并有了自己的初步答案,上课过程中能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在课后反思中,能经得起这些问题的检核,这说明他基本上具有了课程意识,已经达到了在课程层面上的专业自觉。
      二、设置问题,形成对话期待
      设置问题,是教师立足之本,即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设置问题,构成悬念,引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期待。如我在教《百合花》一课前,提问:同学们,如果你手中有一株百合花,会把它送给谁呢?为什么?当时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学生若有所思。……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对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有了了解。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和理解到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文本内容,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文本直接对话。
      三、填空引导,深化对话深度
      真正的对话是动态的、交互的,在每一层对话中学生都始终是最核心的。所以我们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理解文本的意义,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当然,这种自主与独立并不是排它的、自我的或是漫无边际的,它仍是基本对话,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在课改的新理念下,我尝试着“填空式”的对话方式。
      四、由浅入深,化难为易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一堂课下来,问题太深则学生无法着手回答,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形成“死水一潭”的局面;问题太浅则造成课堂表面上的活跃,学生应付。怎样才能达到深与浅、难和易的最佳结合?即稍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又不至于太深而无法理解,采取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使他们跳一跳都能够得着,使他们感到答案若隐若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
总结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来设计问题,如果要继续深化这种理解,就必须进行辨析和探究,围绕课文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循序渐进,使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