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文教视点>>

让学生爱上写作文的“妙招”

                            山东省诸城市辛兴镇齐沟小学 胡建华
      《语文课程标准》给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精神,新的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自己想写的话,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因此只要掌握住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那么,学生一定会爱上写作文!
      一、表达的基础是重视课外阅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首先是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的材料,还可以提高认识,积累知识,借鉴技法等,只有见多识广,才能有选择有个性地表达。鲁迅就曾告诫青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当然,那些黄色、凶杀、玄幻、庸俗低级的书,绝对要远离之。作为一个学生,一定要勤于阅读,善于阅读,课内课外网上,随时翻阅查看,还要制定计划及时做笔记。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学生搭建活动的舞台,开放学生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投入生活,组织他们参加比赛、参观工厂、游览名胜等实践活动,让他们领略大自然的美,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五光十色。
      二、解除命题枷锁,品尝作文之乐
      细观《语文课程标准》,字里行间都可看到两个字“乐”,“放”。要真正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得让写作成为一项快乐的活动。统一规定的文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更使部分学生易犯“无病呻吟”的坏毛病。在此方面也应为学生营造相应的宽松的空间,减少命题对学生思想的束缚,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范围,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内容,确定一些新颖而又有情趣的题目,或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
命题开放了,表达方式也要随之开放,可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来写作,这样学生才敢动笔,才有更多的写作激情和灵感。如以“手”为材料,可根据自己的内容采用合适的体裁,写成记叙文《难忘的手》、童话《五指的聚会》、说明文《手的作用》、诗歌《神奇的手》……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百花齐放!
       三、引导思考,表达个性
      凡事要思考,写作也是如此。老师在教学时,要设计有思考性的话题,而话题的思考性主要表现在它的社会性、发散性、想象性上。首先,学生笔下的社会现象五花八门,正是学生个性的的体现。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反映人的生活、社会。因此我们的话题就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否则,学生就极易闭门造车,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其次,话题具有的发散性可以避免单一和刻板,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比如“路”这个话题,要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多维度思考。路,难道仅仅是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一条路吗?要让学生联想到人生的路、社会之路、改革之路……最后,话题越具有想象性,学生的个性就越能发展。如话题“新的一天”,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生活体验,结果学生作文想象丰富,题材多样;祖国发展、社会新风、世界动态、重塑自我、展望未来……学生的个性见于笔端。
      四、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思维
      对全面的“作文”而言,无非是 1:“再现”的能力即记叙、描写、说明写“实”的能力;2:“表现”的能力,即抒情、议论、想象写“虚”的能力。一般而言,写“实”比较容易, 写“虚”比较难。所谓“会”,写作能力“强”,往往是指写“虚”的三种能力强。事实上,文章真正服人、感人的地方恰恰就在抒情、议论上;抒情、议论离不开作者的立场、审美观念,而这恰恰是个性的表现。因此语文老师要多多培养学生写“虚”的能力,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形象化为文字。
      总之,老师若能走进生活,把写作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没有清规戒律,没有条条框框,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就能真正爱上作文,写出新颖、写出巧妙、写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