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班主任工作>>

初中生物实验课的组织与调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因此,每一位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想方设法将实验开足开全,并将实验课保质保量上好。但笔者也听到不少同行反映,实验课虽好,但课堂太难组织。有的老师形容上实验课时,实验室 简直就像自由市场,乱哄哄的,纪律非常不好,难以控制。而有些学生上生物实验课的目的常常不够端正,他们之所以喜欢生物实验课,是觉得实验课好玩。所以,上实验课时往往不能认真地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笔者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如何才能将实验课组织得井然有序,学生做实验活而不乱呢$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反思以下几点:
    问题之一、教学直观性差,学生不易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很多时候,教师感觉实验讲得很清楚了,而学生还不知怎么下手。
    反思: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实验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如最常用的演示法,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叙述,在实验的关键处要强调。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样进行实验,不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错误操作产生后果的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演示实验的对比度不强,不便于学生观察,这时教师可设置恰当的背景。有的演示实验演示物太小,前面的学生可以看,而后面的学生较困难看见。这时教师可采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效果较好。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增强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问题之二、教师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没有设计处理预案
    有时,无法预料实验中突然停电或停水,让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在分组实验中,有的小组很快出现实验现象,而有的小组的实验难以出现预期的现象。比如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松动,已调好焦距,手一松开,物像就不见了。在做检验蛋白质的实验中,蛋清稀释液的浓度不同,实验现象有差异等无法预料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容易引起实验课的混乱,影响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反思:教师在课前应做好两手准备,以防不测。如果遇到因停水或停电而让实验无法进行时,教师如果让学生回教室上课,那样既耽误时间,影响其他班级的上课,又影响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时,教师可做适当的教学调节,就在实验室进行正常教学。这样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秩序的良好。在实验课前,教师必须预作实验。保证课堂上演示实验的顺利进行,学生分组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实验课前,为什么教师必须预作实验呢?因为教师通过预作实验,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教师通过预作实验,还可以知道实验器材是否准备到位,是否完整。因为这些直接关系着实验是否能顺利进行。还可以检验出实验的药品浓度是否恰当,因为这直接关系着实验的成败。对于易碎的烧杯、试管、盖玻片,载玻片等器材应多备一到两份,这样可避免因器材的损坏而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问题之三、课堂信息反馈较差,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果是否正确
在实验课上,学生对自己观察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是否正确是很关心的。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准确地告知学生:他们是否观察到应该观察的现象,以及获得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容易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还容易引起课堂秩序的混乱,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实验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反思: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等。要求教师在探究实验中扮演好角色,教师是学生实验课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式探究性学习。当教师讲解实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实验中不同难度的观察任务,或微观的,或宏观的、或外部的、或内部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利用挂图、或显微投影、或实物投影、或录像、或视频等,告诉学生实验中应该看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是正确的,以及指导学生如何去捕获正确的观察现象。然后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这些提问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过程将问题解决。学生实验应尽可能以探究式实验为主,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问题,自己设计创新性或开放性实验。学生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舞台和空间,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而不会有时间去扰乱课堂秩序,课堂自然也就好组织了。
对实验课进行有效地组织和调控,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比如,每学期开学前要拟好本学期实验计划等,在这里不再赘述。通过有效地组织和调控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我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学生和课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感受,要将学生当作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平等对待,加以尊重,对课堂的评价应以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为主体,而不能单纯以课堂纪律的好坏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