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教网移动版

首页>>课改前沿>>

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使学生学”。这句话强调了教师的责任:教师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而是要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学。新课程下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合作、探索。要求学生主动地学,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地学,探索、研究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这里面兴趣是前提,方法是关键。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按照适合自己的方法会自己学,既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又可以学习课本外无限多的知识,学习变成他自己的事。
       一、改革课堂教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充满活力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兴趣,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以学的共同活动,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一堂课,教师如果能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那么效果无疑是良好的。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应在课前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心理,处于一种欲试的状态,而且教师更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课前备好课,做到上课有的放矢,运用自如,灵活多变,例如在讲“方位角”这一问题时,应先把有关的地理知识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巧妙联系,使学生能准确地 画出图形,然后再讲例题就方便多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关注体验,学习探究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知识经验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例如:在讲负数概念时,不仅仅满足东西方向,收入支出,盈利与亏本等具有相反意的现象举例,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读一读,介绍国内外建设和使用负数概念的曲折过程,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书籍和互联网,自己收集相关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体验数学的产生和发展,  增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意识。教学中应该对体验给予特别关注。在学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推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猜一猜”“量—量”自己探索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让学生动起来
       把握主体性原则。让字生的手动起来。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从而好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发散思难。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硬币、饮料瓶盖、计算机等模拟试验,收集数据发现规律。
       把握实践性原则,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如:学习储蓄问题时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到自己熟悉的银行调查有关不同种类的储蓄利率同题。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种储蓄信息,然后按照小组将收集到的信息编成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把握创造性原则,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如: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以下问题:(1)先在网上查一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利用Excel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这样既拓宽学生视野,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四、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按照构建主义这一观点,我们应当改变在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既然知识的建构只能通过学习者个人来完成,是一人内化过程,就离不开学习者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就离不开学习者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对数学洋教学中一些比较抽象概念、公式、定理,我们必须设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形成一种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内驱力,更好地实现自我知识建构。
       当一些知识未被学生接受之前它对学生来说是无任何任权威可言的。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一味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们自己来完成。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权利不定期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自主学习。
       总之,教师要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掌心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探索、主动获取知识。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不仅能完成教学任务,出成绩,提高升学率,而且能收到育人终生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汶上县苑庄镇第二中学)